現代的科技競爭如何勝出

“{"background_image_attachment":false,"background_display":"tile"}” >

作者-林際健 民權時報主筆

現代的科技競爭如何勝出,經營者對科技研發的態度對知識的尊重對人才的經營培養才是最重要的。我曾經聽到很多的老闆都抱怨說大學生沒有用,也聽說他們對於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要怎麼獲得我覺得都有偏差。大多大學生畢業後才投入產業,初入社會的新鮮人接觸新的環境自然是生手,但大學的學程著重基礎學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工程碩士訓練的重點在如何完成一個研究工作並以某一項專業專精一些工具運用。所以一進入職場一開始就大多比在職的技術人員不了解文化不了解工作內涵,自然會被黑手出身的老闆看不起。

可是一位工程師或研究人員,如果大學的基礎學程紮實,他的學習曲線一定比專科或高職成長的快。只要給他時間大多數就能快速穿越學歷較低的伙伴。對於工程人員的在職訓練,老闆應大方的從另一角度給於較缺乏的部份,例如:品質與品級的認知,成本管理與品質設計,量測統計技術,生產力提升技術,田口方法,品質保證系,參加各種研討會統等等。

相信常出席研討會的技術人員,一定很有感覺,常看到老面孔,表示公司願意讓工程研發人員出來多吸收資訊。可是台灣公司那麼多,有的公司組織那麼龐大,能出來吸收點資訊的人相對是少的。我兒子研究所畢業後經歷了三家公司,中型、小型、大型公司。我常以過去的經歷跟兒子聊研究記錄簿,第一家公司主管說不知,但問了人事部門居然有,顯然對知識管理一無所知。第二家公司好像是少林寺,公司規定下班後不能早走,每天要做學習報告上傳主管,這公司顯然是在經營把小公司賣掉。第三家大型(數百億級)公司一樣的不知研究記錄簿,反正我說多了沒人管了。每天都是在處理主機板上的問題,在我看來沒什長進,遲早那部門要被裁撤。

我後來到工研院工作,學習到一個寫研究記錄簿的制度,深覺得如果能適當的記錄了您思考過程,工作要點或創新思維等等,除了將來可做為接續工作者的參考外,萬一有專利官司要打,就有充份證據可供參考。當然知識的產生需要記錄,需要能被搜尋參考,能有新的生命,如此循環。另外在工研院的環境裡有許多研討會可以參加,也有許多課程可以研習成長。難怪有人說工研院是台灣產業界的少林寺。工研院因為薪資固定,到了研究員階層就會進入飽和曲線,因此很多人在這時會選擇跳槽的業界。

個人是電子工程專業,成長過程基礎是電子學電磁學電磁波天線工程,數位系統、控制理論、工程數學等也是必修,但物理化學管理學是必修的。分發到海軍時先到通信電子學校學無線電收發機及雷達等基本原理就開始負責一條陽字號驅逐艦的電子維修業務(雷達有對空及平面,通信設備二十幾套,聲納等)。一般維修有中士上士再來有士官長來做,萬一問題未解才輪到我出馬。哪個零組件出問題在哪裡我是不知道,士官長會找得到。能判斷信號流及功能問題就需要綜合素養,當雷達螢幕掃線不完整時,能判斷脈波變壓器絕緣不好那可是士官長做不來的。沒零組件可替換時敢拿下處理的自然要我出馬。十幾公分見方的變壓器封口如何使用電鉻鐵拿下,也還得我出手。處理絕緣再封回去,居然也恢復正常,自然這個官是當得的。

值得年輕的工程師們了解的這個事情的重要能夠具體的向公司反應並且能夠獲得中視反推到大學教育能夠著重基礎教育的執行,只要基礎打得實在,才能走得久且遠。電子科學範圍太大,學不完的。只有把基礎學能打好,建立獨立思考與決策能力才是大學要管的。個人大半輩子在電子工程領域,我常問兒子到底用到多少學理,居然也說不上來。其實我有一個心得:一招半式闖江湖,一個歐母定律,電學相關的問題幾乎都可套用。可是深一層就需要有內化的功力,當大電流時接觸點的電阻就很關鍵,且當低壓系統時接觸電阻也成了問題。當進化到高頻數位系統時,電磁波的阻抗就是學問了。電磁干擾及屏蔽又是電磁學問題,電視音響磁阻也是問題。

現在的台灣競爭力要提升,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好知識管理,我所了解的目前國內很多的科技公司對工程師的知識管理大部分都不知道要怎麼做。這有待老闆們要能突破舊有的思維,投入真正的研發工作。或者多運用產學合作真的想做的而非只想坐享其成。還有一件事,就是ISO9000品質保證體系,大多廠商都沒好好使用他的特點,就是品質保證體系是保證買賣雙方能愉快有序的完成交易,是保證能在交易的品質條件下完成交易。如果老闆懂,那ISO9000就有用,公司就能團結成長。因為核心就是合約審查,當業務拿回一個案子時,如能經過工程、產線、倉儲運送、財務分析,最後總經理拍板,就能讓大家都高興。否則業務拿一個爛單,工程吐苦水,產線問題多,財務分析下又不賺錢,總經理決策並非策略性接單,那就是埋下一堆問題。相信很多公司的合約好像都是業務的功勞,但對公司卻非常不利。這個問題可能大家會有同感。

總之,當烏鴉可能不動聽,希望有些被說中的老闆能多思考,終究能賺錢能走得久,是最重要的。當然對未來要有如履薄冰的態度,重視知識累積,重視財務管理,才能應付未來的變局。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