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窮匕現!美國半導體夢

林際健 前工研院研究員/本報主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再度公開強調,川普政府的戰略就是要把晶片製造業務轉回美國,「無法自己製造晶片,要怎麼自保?」他透露,上任時美國僅有2%的晶片是自製,任內目標是拉高到40%,美方要求台灣接受「五五分」的產能分配,理由是過度集中並非好事,「台灣對於生產美國所需95%的晶片,自我感覺很良好,但在川普政府眼裡,這種情況對雙方都不健康。」因此美國希望至少能掌握一半產能,既降低依賴,也能強化供應鏈韌性。

其實從最近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全球動態來看,本報9月9日《博通2奈米技術成功看未來台積電》,博通(Broadcom)可能給RAPIDUS流片成功,將會給RAPIDUS第一筆2奈米訂單。川普政府 8 月開始關注英特爾從晶片補貼轉為取得 10% 股權後,軟銀先對英特爾投資 20 億美元,輝達投入 50 億美元,以上半年就虧損 37 億美元的 INTEL,持續尋求資金援助,也就有了接洽蘋果商談投資事宜的最新訊息。從以上外媒的消息,再加上近日美商務部長盧特尼特的講話,美國多年的戰略部署已清晰可見!

筆者的觀點:在半導體製程領域,「市場力」是決定誰是老大,但「政治力」近六年來更是攪動這製程能力的主要推動力。本來在電腦領域INTEL獨霸天下數十年,AMD在後面跟著,但AMD沒有晶圓廠就只能下單來養INTEL以外的晶圓廠。後來通信晶片以及手機晶片的大量需求,養出了三星及台積電等主要「邏輯晶片」晶圓廠。2018年起美國以國家之力打壓「華為」的民間企業,讓華為拿不到所需的高階晶片,迫使華為在手機業務沉寂了五年,去年華為手機再度回歸,在無外援下華為能靠著大陸晶圓相關廠商獨力做出所需晶片,可以說是奇蹟!

當台灣島上仍在「自我感覺良好」仍沉醉在「護國神山」時,「日本第一」的神話在「廣場協議」下倒下,讓日本「失落了三十年」,美國想拿回半導體世界霸主戰略的佈局現在是「圖窮匕現」了。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