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1-11-22 歷史不僅僅只有勝者書寫 ——胡耀邦與西沙收復紀念碑立碑人張君然 文-陳劍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總書記誕辰106周年。當天早晨的微信收到中央黨校沈寶祥老師轉發的王可人先生紀念胡耀邦總書記的作品“天山瀚海寄深情 ”,同時收到千里羅宵群友一篇回憶胡耀邦文章,讀這篇文章引發一些感慨。 一、事由 這篇文章是回憶胡耀邦總書記 1985年31日來西沙群島考察。這也是建國以來第一位登上西沙的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 胡耀邦總書記剛下飛機,視察完陣地,就來到某高炮連食堂和水兵們一起就餐。當天下午,胡總書記一行趕到西沙永興島。看到當年的西沙收復紀念碑,當即詢問:這個張君然,現在在哪兒?部隊領導可能認為張君然是國民黨海軍,也不知道張君然具體情況,就如實彙報不太清楚。胡耀邦立即指示,一定要找到張君然的下落。半年後,為落實胡耀邦總書記指示精神,部隊找到張君然,並邀請他回到西沙參加西沙收復40周年紀念活動。 二、西沙收復背景 上段回憶,需要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歷史背景作一介紹。 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又叫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它位於距離永興島上港口300米遠的樹林裡,碑高1.49m,寬0.92m,鐫刻“南海屏藩”四個大字。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定,臺灣、西沙和南沙群島回歸祖國。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在派人巡查南海後向當時的行政院報告,反映南海諸島無人駐守。不久,法新社西貢專電稱:“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陸,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傳來,菲律賓外交部長季裡諾表示要將“新南群島”(即我南沙群島)併入菲律賓版圖。在此情形下,民國政府的海軍總司令部迅速調集護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及中業號組成編隊南下收復西沙、南沙主權(後來,西沙部分島嶼及南海太平島即以這些軍艦名命名)。編隊指揮官、副指揮官分別由海軍上校林遵和海軍上校科長姚汝鈺擔任,時任海軍總司令部上尉參謀張君然任編隊參謀。 張君然,191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祖籍安徽壽縣。十七歲考入北京交通大學鐵道管理學院。後因抗日戰爭爆發,張君然進入青島海校求學,成為第五期航海科學員。1946年夏天,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成立,張君然任海事處參謀員。1946年9月奉命參與海軍司令部籌備接收西沙、南沙群島的工作, 先後三下南海,四進西沙。並於11月23日乘“永興號”驅逐艦登臨永興島,使永興島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島名也因此而得。張君然從1947年5月起奉命擔任首任“海軍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于1948年3月赴西沙群島永興島駐守,負責島上的大小事宜,直至1949年6月換防離島。 張君然駐守永興島期間,曾撰文精製一座“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記述收復的經過,並附有參加工作及駐島人員的名錄(該鋁質的紀念碑在1955年8月南越軍隊入侵該島時被毀),又用水泥製作了一座紀念碑,這就是前述胡耀邦總書記看見過的那座紀念碑。 1950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海南島以後,張君然在香港起義,參加了人民海軍。退休後擔任上海市長寧區政協委員。1986年11月24日張君然重返永興島參與收復西沙、南沙40周年紀念大會。2003年,張在上海去世。 三、三點啟示 胡耀邦視察西沙,對待歷史態度,給人以下三點啟示: 1、歷史不應只有勝利者書寫 歷史是一個流淌的河,是有傳承的。改朝換代,或許有些必然性,但不應是一個朝代對另一個朝代的全盤否定。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說的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是怎樣的氣魄,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都值得尊重和緬懷。14年抗戰,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犧牲。這個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勝利,是全民族的勝利,而不是一黨一派的勝利。胡耀邦是一個把國家和人民始終放在首位的國家領導人。在胡耀邦看來,中國共產黨人作為中國歷史的傳承者,應有著寬廣的胸懷,不能因為以後國共兩黨內戰,而否定為抗戰付出巨大犧牲的國軍將士的貢獻。歷史不應只有勝利者書寫,而應當是由勝者和負者共同書寫。退一步說,即使有勝者書寫歷史,也應當是比較全面的歷史或更接近於歷史的真實。 2、只要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犧牲,貢獻,就值得緬懷和尊敬 歷史不應只有勝利者書寫,還包含的意思是,只要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犧牲,貢獻,就值得緬懷和尊敬。這樣一種歷史觀,應當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觀,也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人的胸襟和氣度,不是局限於一黨一派,而是著眼於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只有這樣一種歷史觀,才會提升全國人民的凝聚力,提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望和向心力。 3、緬懷和尊重需要落到實處 近代中國歷史,無數英烈為了國家獨立英勇犧牲。他們威武不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超越黨派、超越意識形態,應當得到人們永遠緬懷和尊重。但僅有緬懷和尊重還不夠,還應當把這種緬懷和尊重落到實處。當胡耀邦瞭解到西沙立碑人是張君然時,立即指示,一定要找到張君然的下落。為什麼要找到,就是要把這種尊重落到實處。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很多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犧牲和貢獻的英烈,例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雖然承認他們的事蹟,但一些大歷史事件發生地至今沒有可緬懷憑弔之處。目前一些仍然健在的國軍抗日老兵,至今仍缺少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能認為是尊重。 Related Topics 陳劍 文章導覽 < 奉茶彭張事件無需上綱 > You Might Also Like 法務部檢察官綁在一起司法能清嗎? 天才的執政當局能源政策 中共對台灣當局失望後會如何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