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作戰—民進黨的鴉片

晏揚清 義守大學教授/本報專欄作者

    隨著台灣地區中央公職選舉的到來,不論是公共的媒體或是自媒體,實體的、網絡的,充斥著各種輿論操作,各路人馬—不論是執政黨或是在野黨—都不斷地釋放各種虛假訊息,這些訊息或是無的放矢,或是難於求證,又或是貼標籤。當然,目的只有一個,打擊對手以求繼續執政或是取得執政,這種透過媒體以影響或改變閱聽大眾的態度,進而取得、鞏固權力一般被稱作「認知作戰」。

    所謂認知作戰簡單的說,它是一種「利用媒體、網路等資訊改變人們之意識、認知、作為或決策的手段。操作認知作戰,就是企圖利用每一個人的心理偏見與反射性思維,透過科技網路,操控人們的思維,從而引發思想改變,進一步則對目標(團體)產生負面影響。

    近年來,認知作戰常常被運用在選舉上,而且的確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之所以勝出,很多人就認為是俄羅斯對美國的種族群體發動認知作戰,致使少數族群(黑人)投票率降低,而美國的少數族群一般被認為多是支持民主黨的,少數族群投票率低,意味民主黨選票流失,所以最後由特朗普勝出。

    在台灣,近20年來每次選舉也都受到認知作戰的影響,不但選舉,甚至重大的公共政策亦常常有認知作戰的斧鑿痕跡,而我們也發現在認知作戰的過程中,往往民進黨是最大的獲利者,而國民黨則往往是輸家。在李登輝到陳水扁的時代,因為有本土外省(民進黨、國民黨)之爭,每到選舉民進黨只要打出「阿共有1千顆飛彈對著台灣」的口號,基本上就有選票,一般選民不會去思考這些飛彈到底怎麼回事!

    2008年馬英九推出「一中市場」(就是後來的ECFA),民進黨則以台灣將出現「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的現象極力詆毀。其後2014年3月18日民進黨又主導「太陽花」運動,把ECFA最後一塊拼圖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硬生生地打掉,不但讓台灣失去服務貿易升級轉型的機會,更影響到國民黨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和2016年正副總統及立委選舉的落敗。

    而經典的選舉認知作戰,從早期謝長廷與吳敦義競選高雄市長時,謝長廷以假錄音帶事件而使吳敦義含恨落敗;2004年陳水扁競選連任,眼看連宋即將打敗陳水扁,最後卻因兩顆子彈劃過陳水扁的肚皮,被操作成連宋結合「阿共」要謀殺台灣之子,而使整個選舉結果翻盤;2016年的選舉,認知作戰更是被發揮到極致,此次選舉投票前發生「周子瑜事件」,盡管國台辦早就表明不會介入台灣選舉,也強調「周子瑜事件」是台灣有些政治勢力利用兩岸民間交往中的個別事件,挑撥兩岸民眾感情,但網路上對周子瑜是否「台獨藝人」的論戰,直接影響到1成的選票,也使蔡英文輕鬆地贏得選舉,同時也讓民進黨在立法院取得過半的席次。

    2024年台灣又要迎來新一屆的中央選舉,由於過去四年民進黨執政下各種貪污腐敗、治理失能,惹得天怒人怨,2022年的地方選舉選民已經給了民進黨一次教訓,眼看目前民調有6成選民希望政黨輪替,鑑於過去的經驗,可以預見民進黨一定又會打抗中的「認知作戰」牌。

    事實上近半年來民進黨已經不斷透過深綠學者、立院答詢或是官員受訪的機會,不斷釋放中共影響選舉的訊息。今年3月民進黨中央已經組成跨部門的「認知作戰防範專案小組」,名義上是快速澄清對岸的認知作戰,實際上卻是結合府院黨力量,反擊不利執政黨及其參選人的訊息。5月30日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今天舉行「2024總統大選的兩岸因素」座談會,警大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分析說,中共一定會介入2024年的台灣選舉。6月2日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副教授、黑熊學院創辦人沈伯洋表示,隨著大選接近,中共對台認知作戰7月之後將逐漸頻繁,主打議題可能是兩岸戰爭與和平,以及台灣民生、治安議題。7月5日國安局長蔡明彥接受網路直播節目專訪,強調下半年進入選舉熱季,已看到中國透過假訊息聚焦在台灣內部政策討論。7月26日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說,2020年總統大選就有中共介選痕跡;中共主要以營造兩岸緊張情勢去影響投票行為,另還會加強認知作戰等作為介入選舉。2023年10月4日國安局長蔡明彥在立法院表示,中共介入台灣選舉手法愈來愈多元化,不排除中共可能會在選舉過程中,透過政治議題的操作,對台灣的選民進行認知作戰的操作,中共可能和台灣公關公司進行一些民調,這些民調發布,也有可能會對選舉過程產生一些影響。

    「認知作戰」已經成為民進黨的鴉片,特別是以大陸為對象的「認知作戰」,在過去的選戰屢試不爽,泛藍陣營總是啞巴吃黃蓮。隨著2024年的選舉愈來愈接近,民進黨一定會還會繼續操弄這個議題。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