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啟示錄

陳劍/新加坡學者

地緣上,新加坡距離莫斯科8400公里;貿易上,烏克蘭是新加坡進口雞蛋的貨源之一。戰火遠隔新加坡,但是俄烏戰爭爆發,對全球能源、供應鏈、經濟形勢帶來深遠影響,一定程度上也會牽動新加坡的經貿神經。遠在東南亞,我們為什麼需要關注俄烏戰爭?這對新加坡和東南亞的影響是什麼? 時代財智採訪了“亞洲冷戰”研究專家陳劍教授,從俄烏歷史的新仇舊恨、美俄之爭、中美大國博弈、以及東南亞角度解讀這場戰爭,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

東歐的頓巴斯和烏克蘭的局勢緊張如“箭在弦上”。在烏克蘭政府軍炮擊頓涅茨克和策動恐怖襲擊之後,2月24日清晨,俄羅斯總統普京發佈講話,採取軍事行動懲戒烏克蘭。普京原本計畫以閃電戰爭把烏克蘭逼回談判桌,奈何戰爭沒有在一兩天內結束,國際社會紛紛譴責俄羅斯入侵,4天后,新加坡外交部也發出譴責。

俄羅斯和烏克蘭同屬東斯拉夫民族,這次同室操戈引發了國際關注。陳劍教授從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工作逾50年,專攻“亞洲冷戰”研究已近30年。2019年9月,他受邀去基輔講學,在他的印象中,基輔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城市。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受俄羅斯影響較深,以講俄語為主;克裡米亞半島,俄羅斯族占70%以上。而烏克蘭中西部,在反抗波蘭統治時期已經形成了獨立的烏克蘭語。為了發展經濟,彰顯民族獨立性,獨立後的烏克蘭一度向西方看齊,烏克蘭的政壇一度成為了親俄派和親歐派鬥爭的舞臺。

2月27日,俄羅斯軍車開進了烏克蘭第二大

  1. 俄烏之戰,雙方的爭奪實質是什麼?

俄烏戰爭至今,可以說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所致。烏克蘭局勢涉及烏、俄、美國和歐盟,然而,烏克蘭自投向西方那一刻起,命運就不在自己手上了,糾於民族歷史和軍事政治的複雜因素,烏克蘭成為美國與俄羅斯的博弈的棋子。

冷戰結束後,莫斯科希望在北美、歐洲和中亞地區建立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政治軍事安全空間。不過,西方國家對此反應冷淡,認為莫斯科試圖改變北約主導的歐洲安全框架。1991年,蘇聯解體,北約旋即開始東擴,向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擴張,重點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2008年,俄格戰爭使得俄羅斯穩定了高加索局勢,這使得北約擴張失利後,加大對烏克蘭的滲透力度。北約採取排除俄羅斯的擴張政策,將成員國從16個擴大到30個,勢力範圍從冷戰時期的西歐、南歐和中歐地區逐漸擴大到東歐和東南歐,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地區,對俄羅斯形成了完整的戰略包圍圈。

戰略防禦上,烏克蘭是俄羅斯在西面的最後防線。俄羅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與烏克蘭的實質性合作已經威脅到莫斯科的安全,觸碰了俄羅斯的“戰略紅線”。

在俄與北約安全保障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普京選擇了放棄對話,轉而採取戰爭手段解除烏克蘭武裝,意圖讓烏克蘭總統澤恩斯基回到談判桌,以此逆轉北約在烏克蘭的態勢。俄烏戰爭意味著俄羅斯與北約關係的破裂,俄羅斯選擇通過極端對抗手段實現其安全上的訴求。

  1. 如何解讀北約、美國和俄羅斯在軍事力量上的斡旋?

美國現在面臨中期選舉。根據歷史,在任總統所屬的政黨在中期選舉中經常失掉國會議席。總統拜登原本希望用烏克蘭提高選票,利用“扼俄”爭取國內形勢的轉移。對美國來說,烏克蘭只是一個棋子,是緊逼俄羅斯的政治軍事的一個前線。

北約是以美英法為首的歐洲防務體系。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掌握歐洲軍事主導權,可謂是北約老大。從軍事和武力裝備上,北約的軍事力量強過俄羅斯。不過,俄羅斯擁有殺傷性武器,這是北約沒有的。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也畏於俄羅斯核彈的殺傷性。普京是言出必行的人,一旦說出口,可能是99.9%真實,沒有哪個國家甘願冒險。

2014年的克裡米亞事件,以及烏克蘭東部不滿“去俄羅斯化”而爆發內戰,不斷加重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惡化程度。於是,烏克蘭政府寄望加入北約、依靠北約保護自身安全,抵抗俄羅斯所帶來的巨大威脅。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這無異於把大炮架到俄羅斯門口,把普京逼到牆角,他勢必加以反擊。

美國的用意再清楚不過,軍事上給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慫恿烏克蘭與俄羅斯長期對抗,同時竭力避免美俄直接對抗。因為,一旦美國派兵到烏克蘭,其迴旋餘地將徹底喪失,自己也由旗手變成了直接上場的棋子。

  1. 美國對烏克蘭的態度,會警懾臺灣嗎?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後,美國宣佈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隨後,歐盟、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也紛紛加入到制裁俄羅斯的行列。雖然烏克蘭冀望得到美國和北約援助,可是這些國家沒有一個站出來,烏克蘭只有發動自己人民迎戰俄羅斯。

自1991年獨立以來,烏克蘭就一直在親俄和親歐之間搖擺。這次的俄烏戰爭,2004年的“橙色革命“,2013年的“顏色革命”,烏克蘭需要決定,是否繼續做美國的棋子?在此之前,蘇格蘭公投獨立,美國不加干預讓英國心生不滿。在重要國際事務上,美國向來謹慎權衡利益。

然而,臺灣不是美國的正式結盟盟友。當臺灣看到烏克蘭所處的局面,肯定會有所觸動。正值美國高層高調訪台,臺灣民間已經在議論,可能考慮把四個月徵兵制漸進延長到一年,並加強戰備訓練和招募志願兵,以此展現自衛決心。

  1. 聯合國、英美法等歐美大國紛紛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加以制裁,為何中國拒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月24日清晨,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進攻,這場戰爭並沒有如想像在一兩天內停止。英美法大國、北約成員國、聯合國安理會紛紛發出譴責,對俄羅斯表示採取制裁,而中國甚至不願稱之為入侵,在戰勢急劇變化之下,這似乎令中國進退兩難。

中國認為,美國長期不尊重俄羅斯的國土安全,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出於自衛,自然不會將其形容為入侵。中國將這場戰爭歸咎於美國的狂妄自大,甚至與聯合國對俄羅斯的譴責也保持了距離。

尊重國家主權是中國外交政策一貫秉持的原則。當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與國際主流聲音不一樣,這未免會引發國際對中國的疑問,中國是否真的支援俄羅斯?是否會在違反制裁的情況下提供經濟支援,甚至讓自己面臨制裁。

隨著西方大國紛紛決定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普京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成為俄羅斯石油、小麥和其他產品的投資者和購買者。中俄之間的經濟聯繫也為中國政府提供了一些潛在的影響力,至少,習近平支持普京尋求通過談判解決戰爭。

有人認為,中國可以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方式,暗示臺灣。但是臺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實質是通過一個政府在運作。但是,國際上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表示憤怒——普京和俄羅斯政府即將面臨的制裁和孤立——如果中國出兵收復臺灣,將面臨怎樣的國際輿論?

習近平和普京的年齡相近,都是從戰爭和革命的災難性動盪中,成長在社會主義背景下。這場戰爭還未結束,中國最終需要在立場上做出權衡。

  1. 俄烏戰爭對新加坡和東南亞有何影響?

中美俄都在努力提升軍事力量,超級大國之間的軍事競賽已經發展到月球,這顯然是用來應對地球上的戰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軍隊到2035年實現現代化並成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力量,甚至中俄聯手在月球設立科研站,這難免讓華盛頓認定,太空正在演變為美國及其對手的潛在交戰舞臺,美國勢必要發力維持世界“霸主”地位,而中俄要抵制美國霸權,其他國家都只能是跟班。

我們也看到,中美大國角力,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中國的崛起正在重塑世界格局。美國不甘心喪失全球地位,一定會動作連連。東南亞普遍被視為中美外交博弈的主戰場, 焦點自然落到“南海”。

美國團結印度,日本盟友,在南海進行軍事示威,意在通過軍事攪局達到扼制目的。去年11月,美國核潛艇在南中國海撞山,這是很“漏氣”的美軍事件。另一方面,中國不斷釋放出軍事裝備進展,據說已研製出可以瞬間將目標碳化的鐳射武器。

美國要深入滲透南海,必須把東盟綁上戰車。處在中美之間,東盟國家必須謹慎,一方面他們需要美國投資,如果倒向中國,勢必會引發歐美撤資。但是,他們又想搭中國經濟順風車,所以表面必須搞平衡,背後則是“送秋波”。

今年2月,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發佈了《東南亞態勢報告:2022》,或許能說明東南亞內心的糾結。

調查報告顯示,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一年多來,積極加強與印度太平洋區域的聯繫,讓東南亞國家對其領導力的信心顯著回彈。然而在經濟、政治和戰略影響力方面,東南亞國家普遍認為中國在本區域更具影響力。雖然受訪者對中國的信任度也稍有提升,但認為中國與亞細安關係可能顯著惡化的受訪者比率,比去年增加超過八成。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長期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夾縫中求存。站在小國立場,新加坡不能接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月1日,新加坡宣佈計畫與其他國家協同行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和限制。從另一個角度,俄烏戰事可能會暫時緩解中美緊張局勢,畢竟美俄交惡,美國不需要和對手的朋友關係再鬧僵吧,如果美國夠聰明的話!

作者/陳劍教授畢業于新加坡南洋大學地理系。自1995年起,專攻“亞洲冷戰”與“東南亞共產黨”歷史研究。曾任新加坡南洋學會理事、學術主任兼學報主編、亞洲研究學會顧問、鄭和學會學術主任等職。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