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畢業生張磊向耶魯捐款888萬美元,引起熱議

〈民權時報特別報導〉

一位中國大陸留美學生,向母校耶魯大學捐贈888萬美元,引起大陸各種熱議。
張磊寫了一篇文章,回應他的感觸,並向大家說明他為什麼會這麼做。

全文如下
二十多年前我們結婚時,妻子大學畢業被分到外地,我們不願意 兩地分居,索性在北京「黒」了下來。黑的代價是不分配工 作,自己找飯吃,有時還為臨時戶口操心。日子實在艱苦,不是辛苦,後來決定出 國,兩人一起學英語,考托福。

1993年我們已經處於彈盡糧絕的狀態,近乎崩潰。她 接到從耶魯寄來的一個厚厚信封,打開一 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錄取 了!兩萬多美元的學費人家給免了,另 外還給將近一萬的生活費,整個三萬多美 元!有生以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 的錢。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就麻煩了。有這筆錢 並不一定能出國。出國要有護照。按當時 的規矩,大學畢業服務不夠一定年限者, 出國必須有海外關係,還必須支付大學 的「培養費」,把賬還清了以後,才可以掃 地出門了。

於是,全家緊急動員,先找在台灣 的姨媽開證明,然後到街道派出所開證 明,記不請跑了多少地方,當然也送了不 少禮,其中頗有些差點前功盡棄的驚險關 節。最後把所有積蓄都拿出來,按照國家開出的帳目,把大學四年國家在她身上花的錢全都還清。再借了些錢買機 票,終于飛了過去。

半年後,我也跟去探親。我畢業後為國家 服務十年,不用繳納大學的培養費。但 是,我去探親,按規定必須辭職。而這又是一場有驚無險的奮鬥,比如找地方存檔 案、在一堆「不行"、"不辦」的聲音中絕處 逢生等等。我還記得最後辦成的那一刻, 跑到單位要最後一個文件。窗口一位冷冰 冰的小姐把蓋好章的一張紙往我面前一 扔,甩過來一句話:"你從此和我們沒關係了!」

我到了耶魯探親,人家對我這個「家屬」則 無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繳一點點錢就有 了醫療保險,白拿了學校圖書館的借書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設施,還能旁聽兩門課。總之,除了課松一些外,和正式學 生也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也正是因為旁聽的表現好,被教授看中,什麼也沒有 考就被錄取到碩士課程。

日後一帆風順,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來一直拿著全獎。除了正常的獎學金外,學校還給各種錢在夏天讓我學英語、 學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學了整整一年。 說"耶魯改變了我的一生」,難道還有什麼 爭議嗎?

從中國上大學、工作到耶魯讀書,一個人 直接的感受往往確實就是"耶魯改變了我的一生"。張磊的捐款,在耶魯的校友捐贈中只是很小的一筆,在美國根本沒 有太多新聞價值。在中國有新聞價值的, 是這一行為所顯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國是多 麼不同。

第一、美國的名校,特別是常青藤,現在大多靠校友吃飯。

這些學校只要發現人才就去招募、爭奪。 你要是窮光蛋,學校就把學費生活費全包 下來,而且還會畢恭畢敬地說:「感謝你 到我們這裡來讀書!我們的校園因為有了 你一定會變得更加豐富。

入學後,學校對你無微不至。特別是本科生,有時讓我感到學校活像個慣孩子的父 母。比如,大學生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 中國的大學對待學生的戀愛經常有各 種"不准"。美國的學校竭盡全力為此創造 條件,甚至在招生中採取傾斜政策,盡力保證性別平衡。

大學所期望的是:你們夫妻一輩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裡組成的,都會把大 學當成自己的家。日後自己賺到錢了你當 然會把大筆的錢拿回家,當然還要把自 己的孩子「送回家」讀大學。

第二、學校靠校友,對畢業生也就非常恭敬。

比如,我們畢業後,學校總把校友刊物免費寄來,系主任每年寫信報告系里的情 況,學校在我們的居住地區有活動總要通 知。耶魯選校董,也每次都把選票寄來, 並且反復通過電子郵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 票。要知道,校董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 構。校長就是校董事會任命的。誰進董事 會,又要由校友投票決定。

2002年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當選耶魯校 董,就是受到校友協會的支持。我們夫婦 當時雖然博士都還沒有畢業,但已經有了 碩士學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這大概 是我們作為外國人在美國行使的唯一一次 選舉權。所以,我們拿的並不僅僅是一張 耶魯的文憑,而且是一個當家作主的權 利。學校要是惹你不高興,你也可以通過 校董事會施加壓力。

人家學校牛就牛在這裡:我們的教育能夠保證你成功,而且保證你成功之後會認識到是我們的教育改變了你的一生,最後你 會捐錢來感恩。如果你畢業後收入低、欠 的教育貸款還不起怎麼辦?許多名校(特 別是法學院等)的作法是:全免!

理由大致有兩條:第一,在我們這麼優異的地方畢業後,你放棄高薪而從事低薪的公益事業,那就算我們學校為社會作貢獻 了。

第二,如果你真沒有技能拿到高薪工 作,那一定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對你 說「對不起」還來不及,怎麼會追著向你要 錢呢?

中國的高校,是不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