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國的王道與西方的霸道:兩千多年前中、西兩場戰爭的不同影響
晏揚清 / 本報專欄作者
分別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東、西(中國與希臘)兩場類似的戰爭,決定了東方與西方在面對戰爭時採取的解決手段的不同,也可以說就是講仁義道德的王道與講究實力原則的霸道之別。在中國最終以外交手段解決,而在希臘則以戰爭解決;在中國以盟會的方式和平落幕,在希臘最後則演變成膾炙人口的「修昔底德陷阱」式的戰爭結束。對照今日中美之間的問題,似乎仍是兩千年前的翻版。歷史實在太有趣了,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看起來中國人還是略勝一籌。
我們來看看發生在兩千年前的這兩場戰爭,在西方是發生在當時西方的中心—希臘,在中國則是發生在春秋的初期;在希臘是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在中國則是齊楚兩軍對陣,最後會盟而退(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分析了發生在希臘的這次戰爭的起因和背景,最後成為歐洲史學的典範之一,也成為近代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的源頭。其主要就是在說明「正在崛起的大國必然挑戰現有的大國,而既有的大國絕對會阻止新興大國的發展,從而兩者必然發生戰爭」。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第五世紀的下半葉(戰爭從431年持續到公元前404年),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是希臘世界的霸主,而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則日漸壯大,隱然有挑戰霸主的雄心。雅典的崛起使其影響力不斷擴張,此對斯巴達造成了威脅,致斯巴達日感焦慮,斯巴達曾嘗試與雅典進行外交談判,但最後雙方均以同盟國的利益考慮,最終外交談判失敗,戰爭爆發。這次漫長的戰爭最終以雅典失敗,但斯巴達也元氣大傷,再過幾十年北方的馬其頓人結束了希臘時代。
【下圖】戰爭形勢圖,紅色為雅典陣營、藍色為斯巴達陣營、灰色為中立陣營、綠色為非希臘世界、黃色為波斯帝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