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配置策略建議
林際健 /民權時報主筆
台灣電力結構在民國74年時總發電525.6億度核電佔比五成多,水力佔一成多,火力佔三成五,後來用電慢慢多了,火電比重持續往上加,核電發電量不變但比重就一路降低。如果在四十年前核四廠蓋起來,至今核電至少可以佔一成五。火電也不必佔到八成。現在天燃氣發電量佔到40%,以國家安全這個因素考量,那台灣電網將非常危險。
目前天燃氣發電有幾個限制,必須建在天燃接收站附近,目前天燃氣發電就只有台中接收通宵及大潭和興達港接收興達、南部、大林廠等。儲氣保存量約7天,萬一台灣海峽風浪不平靜超過十天,台電將大規模停電。尤其當下的地緣政治環境,政府對大陸態度極不友善,再加上歐美拱火下讓海峽颱風外額外增加不少風險。
今年夏天用電峰值將會達到41GW,近幾年綠能發電被捧上天,未來台灣將增建風力發電20GW,但夏天風量非常不穩,發電量可能讓大家出乎意料的少,今天(7/4)表現算好的發電佔1.5%還不到0.5GW,再前幾天佔比不到0.2%。也就是說風電極為不穩定,高興時可發電七八成以上,不高興可能連一成都不給電。可是10月到4月之間台灣電力較充裕時,風電就會天天有七八成的功力發電,台電必須優先以5元/度來購買。這對瀕臨破產的公司財務結構是非常不利的。估計等到20GW建好之後開始售電,台電不再漲20%電費就必然要破產。
對北緯24度的台灣,太陽能發電可能是最佳選擇,因為天氣熱時空調耗電可以由太陽能電力填補。當太陽不烈氣溫相對也會低一些,用電峰值就不會太高。像昨天全台都有雨中午峰值不到31GW,今天中午峰值電力37.8GW就差很多達6.5GW以上,今天中午太陽能就發了3.1GW不無小補。
一個合理的電力結構,就是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電力做基載電力其中的火力發電負載約八成以下(因為八成以下的空污是滿載的一半),然後再由機動性高的火力發電做負載調節。以及水力發電或是由儲能的抽蓄水力發電(或電池儲電系統)來調節。
世界上先進國家如法國的電力八成由核電組成,核電的運營成本與安全穩定的舉世公認的,美國、日本、英國等都建有大量機組,而我國核電自從民國70年起運營也可說是安全模範生,沒有因核電而死亡一個人。被民粹綁架後成了世界唯二禁核國家,可是人家德國是北緯48度到55度的國家,夏天基本上涼爽,位處西風帶適合風力發電,冬天供暖很匹配。為何台灣不能將民粹放一旁由科學及統計的安全評估講話,如將煤電的綜合社會成本加進來,大家就會嚇一跳,不止社會成本高昂,還附帶對呼吸道引起的心血管消化系統等致死人數每年都超過六萬人。
總之,想給政府及廣大民眾建議的是,基載電力核電最好,其次水力再其次天燃氣,煤電因為含硫化物造成酸雨對人跟建築物都傷害太巨應歸零,至於綠電尤其風電多建無害但用5元/度來買就是大害,會讓台電破產。至於調節尖離峰用電,如以夏天來估最高41GW,最低27GW上下差14GW,如果能建立儲能系統8GW,則台灣電力將是穩定且安全。在台電供電無法保證安全下,各重要用電單位宜建立電池儲能系統(BESS),也可當不斷電系統用,最佳方案就是提供給台電納入電池儲能調節尖離峰用電,也同樣會受到台電補助。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