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台灣鸞堂重鎮:南投竹山克明宮
文-張家麟
克明宮歷史超過200年,扶鸞則達120年!
它最早是齋堂,在日據時代轉型成為以儒為宗,釋道為輔的鸞堂。
約在清乾隆(1734-1795)時期,大陸先天道教友來到本地設立私人齋堂。明治35年(1902)重建齋堂,取名為「養善堂」;此時,迎來關聖帝君神位。大正12年(1923),再從宜蘭碧霞宮迎呂仙祖與岳武穆王兩個恩主,與關帝並祀為三恩主。
由小堂變成大廟,是歷代本地先賢的積累貢獻。
如今,香客來到竹山鎮中心,遠眺克明宮。可以看見它雄偉、巍峨的廟貌,約2000坪的廣闊面積,在全台五恩主神殿中少見。然而,它今日的嶄新風貌是在民國88年(1999)921大地震後,重建而成。
當時,現任主任委員楊非武,曾向廣安宮主神謝安惠王公及克明宮恩主公擲筊請示,各得三個聖杯。他以報恩恩主及鄉里的心情,乃毅然決然接任重建委員會主席一職,承擔此艱辛的重責大任。
於民國91年(2002)動工,期間,幸得前立委湯火聖、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郭瑤琪兩名貴人襄助部分款項。歷經4年(2006),計耗資新台幣約壹億餘萬元,順利峻工。
現在擁有百坪的廟埕,面寬七開間的三川殿。
當我進入神殿來到了內埕,仰望五開間正殿,在其左右側,各有一座鐘、鼓樓,樓後相連兩廂。正殿屋簷採華麗的「歇山三重簷」,異於一般廟宇「歇山重簷」的天際線。
拾階而上,步入正殿,中央神龕上書寫「文衡聖帝」,奉祀關帝、呂祖、灶神、靈官及岳武穆王等五恩主。每年農曆6/24關帝聖誕,國樂團、鸞生在此殿行盛大的祭典。
以神為方位,在中央神龕的左、右,各有兩座神龕。左1供三清道祖,右1祀三寶佛祖。左2供城隍爺、孔明先師,右2祀福德正神。另外,在左壁供斗姥、太歲星君;右壁祀地藏王菩薩。
每晚8點,本宮30-40名誦經團輪流課誦儒、釋、道三教經典,神聖法音,繞樑不絕。每個月農曆初1,辦理供齋法會,敬誦《水懺》,為信徒懺罪消災,施食孤魂。
在正殿後,尚有一文昌書院。其間內埕,於107年(2018)置一高約7米高、純漢白玉筆頭的「文昌筆」。
進入書院,一樓為多功能大廳,每年9/28孔夫子誕辰,廟方行盛大的「釋奠禮」。二樓主祀文昌帝君,配祀關帝、孚佑帝君、文魁星君、朱衣星君等五文昌。左邊神龕則奉孔子、倉頡夫子,右邊神龕則祀玄天上帝。
在飛鸞降筆部分:
開堂先賢於日據初期(1902),請來宜蘭碧霞宮鸞手訓鸞兼扶鸞宣化,並著《茫海指歸》一書初稿。
昭和3年(1928)先賢擴張廟宇規模,於2年後(1930)峻工。增祀豁落靈官王天君與司命灶神張單,由三恩主轉型成為五恩主信仰。此時,更名為「克明宮」。
到了民國36年(1947),廟方再禮聘當時成名的鸞手三芝錫板智成堂楊明機重振鸞訓,將《茫海指歸》修訂完成。並在本堂撰修《儒門科範》,此書成為「儒宗神教」頒定恩主神龕擺設、祭拜科儀及疏文、牒文格式之範本。
之後,本宮將歷任鸞手降筆,編成《克明鸞典》、《儒門金篇》、《儒門禮節經誥合編》等書。至今,仍然組成了15名左右的鸞生,逢週一、週五晚上八點,扶鸞代天宣化,濟世服務信徒的問事。
本宮參與數屆全國扶鸞展演大會後(2014-2018),於民國108年(2019)承辦第六屆。邀請全台各地21間宮廟堂鸞手與會扶鸞展演,盛況空前。會後編成圖文並茂,精美、值得典藏的《聖神仙佛著金篇》一書。書中,委請本地書法家陳連忠等數名,書寫工整、漂亮的鸞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