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研究11-1卷不日出刊

華人文化研究學報

時光荏苒,《華人文化研究》已創刊十個年頭。最新一期──第十一卷第一期,又將與各位讀者見面了。。本期共有五個專輯,分別為一個區域文化專輯、一個新書發佈專輯與三個紀念專輯。不計各輯引言或介紹,共收文三十一篇。此外,一般常規論文共兩篇,「三餘劄記」十四篇,「群書評隅」兩篇,「玉屑金針」訪談錄三篇。茲簡介如下。

「閩臺鬼神妖」專輯是本刊歷來第十個區域文化專輯,仍偏勞李姿瑩教授擔任專輯主編。輯內共收錄論文五篇,撰稿者六人。姿瑩、蘇暢二位對閩臺王爺夫人傳說的探討、陳建安教授對臺灣角頭廟的考察,皆在宏觀視野下進行微觀研究。而李淑如教授對北港武德宮扶鸞信仰的探研、羅景文教授對高雄陰廟的采風、陳麗蓮教授就宜蘭廣澤尊王信仰的究心,則體現出對臺灣島內民俗更為細緻深入的關注。該專輯綰合了本刊一向關注的區域文化與民間信仰兩大主題,值得學界寓目。

本期首個紀念專輯〈指南薪傳〉,主角為已故臺灣經學大師高明(仲華)先生。政治大學車行健教授一向措意於現代經學研究,為紀念仲華教授逝世三十週年,在校內組織座談會,並邀請學界同仁撰成相關研究文稿,本刊有幸以合作者身分加以登載。該專輯中,有仲華先生再傳弟子陳成文教授對《高明文學論叢》的述要,鄭雯馨教授對仲華先生之學術關懷與禮學的探究,以及黃智信教授所主編《臺灣經學家選集──高明卷》的導言及相關論著目錄,而以車教授及羅豔兒女士整理之座談會紀錄殿後(由於篇幅限制,座談會紀錄後半將於下期續完)。仲華先生整體的學術面貌與成就,當可於該專輯中一覽而得。

本刊一向樂於刊載新書序跋,為學界提供最新研究資訊,然以新書發佈作為專輯,則是首度開設的欄目。是次聚焦於《老上海「時代曲」──「嚴氏三傑」歌譜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一書。〈如果沒有你〉、〈等著你回來〉這些至今膾炙人口的老上海歌曲,都出自一個跨越上海的電影、音樂、美術的文化世家嚴氏家族。本書收錄的是「嚴氏三傑」嚴工上、嚴箇凡、嚴折西創作的150多首歌曲,可謂民國上海時代曲的半壁江山。本書編者、嚴氏哲嗣佐之、半之二位先生,以三十年時間蒐集曲譜,為海派文化的研究作出了不凡貢獻。因此,該專輯收錄了二位的後記與補記、洛秦教授的序言,以及吳春珊女士就新書發佈的報導,俾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嚴氏三傑」的功績乃至海派文化的鱗爪。

本期第二個紀念專輯〈如保赤子〉乃追思謝正一教授而設。謝教授為本刊社長、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主席團正執行主席、世界臺灣南洋文化學會會長,多年以來殫精竭慮,指導、支持本刊之編輯工作,全情投入。茲因罹疾驟然下世,同仁莫不悲悼。故此,本刊邀得謝教授令嬡怡平女士、賢婿劉國威教授及同事姚玉霜教授,編成該專輯,以表達對謝教授的追思之情。專輯作者遍及兩岸,除了新加坡楊松年先生、臺灣郭冠廷、姚玉霜、尚昱辰、王啟明諸君,以及大陸陳克明、陳永革、霍文勇、王海燕諸位,還包括怡平女士及謝教授外孫劉忻禕同學,啞啞哀音,令人動容。

第三個紀念專輯〈人間愉快〉,主角為戲曲大家曾永義院士。曾院士享譽海內,自去年雙十日安息主懷後,各大刊物多有紀念專輯之推出。然因同仁感念曾院士生前對本刊的大力支持,仍毅然決定組織一追思專輯,誠邀鄭吉雄教授擔任主編。是次賜稿者,包括曾院士生前好友洪惟助、周秦、趙義山諸先生,以及門人施秀芬、王瓊玲、鄭吉雄、司徒秀英諸教授。文情深摯,教人感佩。

值得一提的是,《典型夙昔》二集即將於今年下半年付梓,全書共收錄余光中、羅宗強、楊樹同、鄭良樹、黃德偉、李錦宗、吳相洲七位學者的紀念專輯,諸專輯皆曾登載於本刊。就專輯主角而言,如高仲華、王叔磐、孔達生、李蘭甫、余光中、黃兆傑諸位耆宿,辭世多年,後人加以追憶,固足見其霑溉學林、遺愛人間。然如李勉、羅宗強、陳捷先、楊樹同、鄭良樹、曾永義、黃德偉、謝正一、吳相洲、石立善諸位,或老成凋謝,或壯年仙遊,皆令人不捨,而追思專輯之推出、《典型夙昔》之編纂,又洵乃不可不為者也。一嘆。

本期常規論文共有兩篇。其一為年近九旬的李學銘教授對陸放翁《老學庵筆記》的閱讀心得,其二為青年博士生趙芷萱關於莫言小說《紅高粱》的探討。二文並置,足見學脈之傳承不息。

「三餘劄記」欄目收文十四篇,包括李明濱教授對俄國漢學的綜述,金春峰教授祝賀許倬雲先生的壽文,陸潤棠教授關於新亞研究所的憶舊文章,楊風教授新書《枯木齋雜記》的自序與他序(孫金君女士撰),張曼儀、何文匯、方滿錦、鄭羽洛諸先生的序跋,游順釗教授遺作〈「秦史講座」第五講〉(仍為游夫人白而曼女士所整理),張灼祥校長對作家西西的追念,劉衛林教授對詩教之推行的討論,胡文輝先生對林昭遺詩的論析,以及俞昌泰先生對紹興俞氏歷史的鉤沉。各篇皆值得咀嚼玩味。

本刊顧問、北大俄文系李明濱教授計於今年年底歡度九秩華誕,同仁將在《國文天地》月刊推出祝壽專輯。與此同時,又邀得香港黃國軒先生就李教授大作《中國文學俄羅斯傳播史》撰成書評一篇,登於本期「群書評隅」欄目,以表寸心。此外,李豔麗女士關於曾運乾先生《史記概要》的編輯手記,從編輯人員的角度閱讀此書,別有一番滋味。

「玉屑金針」欄目方面,共收有訪談錄三篇,主角依次為馮以浤教授、李歐梵教授、蔡天新教授。在上一期,馮先生的「象棋系列」已連載完畢,並由香港青田教育中心出版。去年暑假,青田中心為馮先生就棋藝作一訪談,錄影已傳至網上。本刊同仁與青田中心商議後,決計將訪談內容節錄整理為文字檔,收入本期,以誌圓滿。李歐梵教授的訪談,以俄國名著《卡拉馬佐夫兄弟》為焦點,由陳躬芳女士、周昭端教授執筆。蔡天新教授為供職浙江大學之數學學者,又是知名詩人,其訪談仍以詩歌為主軸。是次三篇訪談不同於前者之處,在於主題性較強,這也為本欄目增添了靈活度。

本期封面以母子馬來貘為主題,由謝孟人女士繪圖、陳煒舜教授撰聯,胡詠怡女士手書,聯云:

觭夢堪餔,日月清光迷蝶翼;
協風能聽,紫紅芳靄護駒蹄。

日本傳說,謂貘能捕食惡夢(觭夢)而以好夢留人,與北美原住民之捕夢網可謂異曲同工。又《國語.魯語》謂有虞氏之祖虞幕「能聽協風」,協風者,和風也。或云幕即貘之假借,則貘亦報春之瑞獸也。時值疫情退卻之仲夏,讀者諸君皆有安穩之好夢,是所至盼!

編輯委員會

2023年7月15日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