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未來15年,即將有一半大學老師失業?

文-江南太史

2022屆900萬本專科和100多萬研究生畢業生,200余萬剛參加完國考,無數人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462萬人將於25日將迎來研究生入學考試。

無論是中小學生減負,還是家長的內卷,無一不圍繞著考試進行。

可一個震驚的事實是,按現有的高等教育規模,今年出生的孩子,每一個人都將成為大學畢業生!

這可能是中國高等教育大躍進的“歸謬”。若真實現,那就是人類不可複製的奇跡。

若還保持目前60%的高等教育率(已經是全球最高),那麼,18年後,高校招生規模將縮水一半,這也意味著,一半的大學教職將會消失。

那些考研考博以圖進高校當老師的同學,有沒有算過這筆賬?

高等教育率全球最高

今年的本科畢業生,幾乎都是千禧一代。2000年,全國嬰兒出生人口為1771萬人,而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人。

這意味著,這一代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六成。

僅僅25年前的1996年,中國年輕人中,還只有六分之一高中畢業。

這樣的規模,已經達到歷史的峰值。

七普結果顯示,2020年的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創下歷史新低。遠的不說,相比2019年的1465萬人,減少了265萬人,降幅約18%,比剛剛開放二胎的2016年更下降了33%。

這是中國出生人口在2016年出現短暫增長後,連續第四年下降。

而在2020年,全國結婚登記813.1萬對,同比下降12.2%;若出生嬰兒數同比例下降,則2021年新生兒出生數量為1056萬人,低於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

而更悲觀的看法是,新生兒數量將鐵定跌破1000萬人。

哪怕實現全民100%的高等教育率,高校還是招不滿!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校還在急劇擴張!從211和985工程的提出和施行開始,資金的高投入迅速催生了一批大學在中國生根發芽,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過去十年間,具有大學文化的人口增長了73.2%。大學生帶著很高的就業期待,正源源不斷地從校園湧出,與市場需求產生一種荒誕的錯配。去年,有7萬碩士研究生、100余萬大學生送外賣;捲煙廠流水線上研究生超30%;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三和大神,躺平啃老。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不斷擴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來減緩當年就業市場的壓力,終有一天,這個筐會被撐破。

老師消失:第二種未來

在韓國,已經出現了出生率低導致高校倒閉潮的局面。

2020年,韓國首次出現高考報名人數低於總招生人數,低生育率讓學生的數量不斷減少。

目前,韓國共有55所新生人數低於1000人的地方大學即將關門。

在未來20年內,韓國一半的大學面臨消失的危機,數量達到200餘所。

長期以來,大學教授都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高收入階層,在2020年,他們也開始遭遇失業。

中國跟韓國的距離並不遠。

按照計畫,2020年國內的本專科共招生900萬人,加上高職院校擴招的200萬,意味著需要招1100多萬人。但是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其中普高應屆畢業生應該只有800萬左右。招生計畫全面超過報名人數。

如果中國的高校能夠正視韓國高校倒閉、教師失業的社會近況,或許會放緩如今大舉擴張的步伐。

2010年,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數量是2358所,2020年增加到了2740所,平均每年新增高校38所,數百個新校園正在建設。

與此同時,招生規模與層次也在不斷提高,研究生擴招比例及人數最多的陝西師範大學,從2021年的2200人擴大到2022年的3200人,擴招比例高達45.45%。

與擴招伴隨的局面,卻是一些院校出現生源荒。

《高招調查報告》顯示,江蘇、河北、河南、山東、廣東等多個省份,已經連續四五年未能完成招生計畫,有的省份超過10%的招生計畫完不成。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甚至出現兩輪徵集志願的情況。

2018年,79所自主招生高校中,有76所高校未完成自主招生計畫,其中16所高校自主招生的缺額人數均接近或超過了計畫招生人數的一半。

如果按目前約60%的高等教育率,那麼屆時也只有700萬名大學生,縮水將近40%,那教師數量也會同比例銳減。

實際上,自1998年新生兒數量跌破2000萬開始,即進入下降通道,2000年1765萬、2001年1696萬、2002年1641萬、2003年1594萬。

也許,從明年開始,高校教師的失業潮就會到來。

區域決定存活!

人隨產業走,教育隨人走。2010-2020年,東部人口占比上升2.15%,中部下降0.79%,西部上升0.22%,東北下降1.2%,人口持續向核心城市群集聚。人口的集聚帶來教育資源的區域性集中,經濟強省往往也是教育大省。

與此同時,不少城市披露,當地2020年出生人口較2019年下降10%-30%,未來將繼續下降。相應的,這些地區的教育也將加速萎縮。看看蘇聯遠東地區廢棄的情況,那就是東北的未來,也是中國不少地方的未來。

如果你在今年謀得了一個深圳或者杭州的教職,在18年後可能依然穩定。

但是,如果是在人口不斷流出的城市,“一個教師帶兩個學生苦讀九年”就可能不再是正能量新聞,而是殉葬!

看看中小學的情況就知道了。2020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1萬所,比上年減少1779所,招生3440.2萬人,比上年減少67.7萬人,下降1.9%。

山西臨汾大寧縣徐家垛鄉割麥小學,嶄新的二層教學樓寬敞明亮卻安安靜靜,這所學校有20名老師,卻只有15名學生。

空心化學校的情況越來越多。尤其是在農村,十年之間,全國的農村小學減少了52.1%,這些學校的老師,大都離開了講臺。

一些衰敗城市的高校,可能會與所在城市一同消失。

小傳姐的一位朋友是鄉鎮教師,他說起鄉里許多農民都出去打工買了房,現在家裡都是一個孩子,都帶在身邊跟著出去上學,鎮上的孩子越來越少。

鄉里原來有九所村小、一所農中。現在通過各種關停並轉,村小、民辦學校、小學附屬幼稚園全部消失了。僅留下一所規模比較大的小學,就是他任教的地方。

他的同事們,很多都年過40歲了。中年下崗,雙減之下,教培行業的路也走不通了。家人孩子都在當地,換個城市的成本讓他們望而卻步。

他憂傷地說,很多前同事都去開網約車了。

應用型,準備好了嗎?

就在昨天,財政部印發《支持浙江省探索創新打造財政推動共同富裕省域範例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舉辦‘小而精’的高水準特色高校,探索用新機制舉辦新型研究型大學和高水準應用型大學”。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學的培養特色以綜合性、研究型為尊,名牌高校都是清一色的研究型大學。但最高說,研究型的就是金字塔,要少而精。

浙江省作為先行示範區開始探索應用型高校建設,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許多高校要進行辦學方式的轉型。

但是,大學校園裡有多少老師適應得了應用型教學?

在知乎上,有一位大學基層工作人員困惑提問:現在不管國家還是高校都在強調應用型轉型,但沒有明確過應用型大學應該給學生上什麼課?怎麼上課?作為教學人員,我也有自己的困惑。什麼是應用型課程?不講理論多講實務就行了嗎?

這應該是轉成應用型大學的高校中教師們的普遍困惑。

更何況,如果辦學越來越多,越來越側重應用型,可以想見,供需雙方地位也會發生置換,甚至帶來教育的本質改變。

就像當年要求著電信局裝電話,初裝費就要花三四個月工資,還要給電信局的工作人員送禮,才能儘快安裝。但是現在,電信求著大家辦卡,各種優惠活動層出不窮,大家卻表示還想看看移動和聯通怎麼表現。

同樣地,當高等教育不再具有其為社會培育精英的屬性,其自有尊嚴也將不存。

今天,你考研了嗎?

博士學者圈評論:有幾個資料不準確,查詢中國統計年鑒2021有七普的詳細數,2000年出生人口是1465萬,高校畢業生也不全是本科生,本科一半也占不到,以去年為例,研究生畢業73萬,普通本科421萬,專科377萬,成人本專科247萬,網路本專科272萬。孩子越來越少不假,但減少是總體上的,可能原來一個班50個學生5個老師,現在一個班30個學生,這個班還在那些科目也沒少,還是要5個老師,所謂出生人口的變動並不會導致老師同比例減少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