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季刊》是什麼貨色

文-符懋濂/新加坡學者

早在1960年代,作為中國觀察者,我就讀過《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它給我的初步印象是:以反華為宗旨的冷戰刊物。最近,有位朋友還提醒了我,該季刊和美國中情局(CIA)有關,印證了我的“初步印象”,準確無誤!再經查看《維琪百科》,原來《中國季刊》確是美國中情局在1960年創辦的,由其屬下一基金會資助出版。

1967年,為了披上學術權威的美麗外衣,《中國季刊》轉交倫敦大學某研究院編輯出版。然而,The leopard has never changed its spots(中譯“狗改不了吃屎”),此刊物反華的本質依然如故,後臺老闆是誰不言而喻,所以始終不准在中國大陸公開銷售。幾年前,據媒體報導,《中國季刊》網頁上三百多篇文章遭刪除,因其內容涉及中國許多政治敏感課題,包括文革、六四、台獨、疆獨、藏獨等等,鬧得沸沸揚揚。於是,免不了有人乘機大作文章,胡亂攻擊中國政府,為出版者鳴鼓申冤,甚至借此為《中國季刊》打廣告、做宣傳!

那麼,就事論事,這一披著學術外衣的刊物,究竟是什麼貨色?半個世紀以來,它在“中國研究”方面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在我個人看來,表面上它打著顯然是“學術研究”、“學術自由”的旗號,但是骨子裡仍然以反華為己任。它一方面弘揚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巧妙配合西方的對華“和平演變”謀略,不斷“預言”中共政權即將崩潰,並試圖破壞其社會主義體制,顛覆中國政府;另一方面卻鼓吹“中國威脅論”——威脅世界和平,什麼“骨牌論”、“朝貢論”都是季刊裡某些西方“學者”所津津樂道的!

為了建立其“學術權威”,《中國季刊》經過很精細、很專業的包裝。據說歷屆主編都是“中國通”(有些不懂中文,也沒到過中國),並針對投稿制訂了“很高錄取標準”(據說錄取文章的概率不超過25%)。文章一旦發表,作者必獲得極其豐厚的稿費報酬,也是提升、維持其“學術權威”的手段之一。

總之,《中國季刊》是穿著“學術研究”美麗外套的政《中國季刊》是什麼貨色

符懋濂

早在1960年代,作為中國觀察者,我就讀過《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它給我的初步印象是:以反華為宗旨的冷戰刊物。最近,有位朋友還提醒了我,該季刊和美國中情局(CIA)有關,印證了我的“初步印象”,準確無誤!再經查看《維琪百科》,原來《中國季刊》確是美國中情局在1960年創辦的,由其屬下一基金會資助出版。

1967年,為了披上學術權威的美麗外衣,《中國季刊》轉交倫敦大學某研究院編輯出版。然而,The leopard has never changed its spots(中譯“狗改不了吃屎”),此刊物反華的本質依然如故,後臺老闆是誰不言而喻,所以始終不准在中國大陸公開銷售。幾年前,據媒體報導,《中國季刊》網頁上三百多篇文章遭刪除,因其內容涉及中國許多政治敏感課題,包括文革、六四、台獨、疆獨、藏獨等等,鬧得沸沸揚揚。於是,免不了有人乘機大作文章,胡亂攻擊中國政府,為出版者鳴鼓申冤,甚至借此為《中國季刊》打廣告、做宣傳!

那麼,就事論事,這一披著學術外衣的刊物,究竟是什麼貨色?半個世紀以來,它在“中國研究”方面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在我個人看來,表面上它打著顯然是“學術研究”、“學術自由”的旗號,但是骨子裡仍然以反華為己任。它一方面弘揚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巧妙配合西方的對華“和平演變”謀略,不斷“預言”中共政權即將崩潰,並試圖破壞其社會主義體制,顛覆中國政府;另一方面卻鼓吹“中國威脅論”——威脅世界和平,什麼“骨牌論”、“朝貢論”都是季刊裡某些西方“學者”所津津樂道的!

為了建立其“學術權威”,《中國季刊》經過很精細、很專業的包裝。據說歷屆主編都是“中國通”(有些不懂中文,也沒到過中國),並針對投稿制訂了“很高錄取標準”(據說錄取文章的概率不超過25%)。文章一旦發表,作者必獲得極其豐厚的稿費報酬,也是提升、維持其“學術權威”的手段之一。

總之,《中國季刊》是穿著“學術研究”美麗外套的政治刊物,在反華大合唱中始終聲音響亮!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