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幾乎不做飯,為什麼?

文-紅櫻桃

新加坡大約有600萬人口,主要以華族(漢族)為主,占比為242萬人,這個國家很奇怪,首先是移民多,華人基本源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另外還有印度、歐亞裔等等,另外新加坡幾乎沒有農業,也就是說糧食、豬肉、蔬菜,全部依賴進口,採購全球品質好、價格優的商品,像美國,巴西,德國、荷蘭、澳大利亞、中國都是新加坡的交易夥伴,來源廣泛,價格波動不大,新加坡的居民幾乎不做飯,有的連燃氣都沒有,一天三頓買著吃,他們究竟怎樣生活?

如果在生活在中國,一天三頓不做飯,頓頓都靠吃外賣,這樣過不了多久,人就頹廢了,首先是費用支出要高,其次是外賣的衛生堪憂,久而久之,會造成生活不規律,身體不健康。而在新加坡則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監管比較嚴格,商家對食材品質也很重視,如果被投訴成功,輕則會罰款,重則就會倒閉了。

新加坡作為旅遊城市,自然要更注重環境品質,房屋在搭建的時候, 根本就沒有設計煙道,在家只能進行簡單的烹飪方式,關注微信:ye02941644看更多好文。像煎、炒、烹、炸,稍微複雜點的食譜,根本不可能完成。新加坡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打心底裡就有很強事業心,生活節奏很快,所以在外面吃飯更方便。

有的人要問了,新加坡的食材依賴進口,難道價格不貴嗎?首先進口不代表一定貴,他們大多稅率只有7%,再無其他費用,所以也造就了一個奇特現象,進口商、批發商和消費者都知道食材低價。如果你敢賣高價,肯定沒人去就餐,所以商販們都乖乖經營,不會出現宰客、抬價等現象。

新加坡遍地都是小販中心、食閣、餐廳,價格也比較穩定,通貨膨脹率低,每家食閣的經營者,都養了一批老顧客,客源長久穩定,互相熟悉,吃一頓飯很便宜,大都是四五塊錢一份,便宜又好吃,自己煮又貴又麻煩何必呢?政府會對每一個餐飲商家進行評級,評級為A的可以放心吃。

新加坡比較熱,熱的時候,人們的做飯興趣自然會下降,而且攤位上的食品,安全又美味,久而久之,人們養成了不做飯的習慣,也可以理解為“懶”。當然了,這個“懶”字,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做到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高,商販們真正為食客著想,政府每年花重金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仍然還跑去做飯,這不就是“傻子”嗎?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就像咱們的夜市一樣,是各種美食小吃的聚集地,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反應是有點低端,便宜的飯菜,沒有很乾淨的用餐環境。但是在新加坡人的心中,小販中心是本地飲食文化的“代言人”,就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小販中心排隊買過飯。

在這裡,可以找到本地人愛吃的美味 “雲吞面”、“水粿”、“招牌叉燒包”、“福建炒蝦面”、“肉骨茶”等等,彙聚了各式風味的小吃,每天都顯得格外熱鬧。很多人下班之後,都會聚集在那裡,吃上一吃。小販中心的美食,足夠讓新加坡人為之瘋狂,例如西餐的漢堡、牛排、雞翅等等,全都是大塊的那種,讓你啃得很舒服,還有各種啤酒、果汁、飲品,服務也很周到,這裡沒有煙薰火燎,真是美食的天堂。

美國CNBC記者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做了個“安全度測試”,筆記本、電腦、現金,故意遺留在桌子上,躲在暗處拍攝,結果一直沒人來拿,這個小測試,讓大家都目瞪口呆。

在小販中心能看見很多新加坡人,細細地品嘗著美食,聊天、談生意,舉手投足間,全身都是一副放鬆的狀態。真的是很愜意啊。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