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2022-02-14 兩岸經濟會脫鉤嗎? 文-唐永紅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蔡英文在其2016年的就職演說中提出臺灣經濟要“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許多人士解讀為民進黨當局是要讓兩岸經濟脫鉤。之所以得出這種解讀,大概源於兩個層面的推論:一是基於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發展取向上謀求“台獨”分裂的推論。認為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發展取向上既然謀求臺灣獨立,就勢必會採行讓兩岸經濟脫鉤的政策。二是基於蔡英文當局推出“新南向政策”與台商回流政策的推論。認為這就是明確地為未來臺灣經濟指明了脫離大陸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要以“新南向政策”與台商回流政策來讓兩岸經濟脫鉤。 事實果真如此嗎?實際上,主張並謀求臺灣獨立的民進黨及其當局,早先的確擔心緊密的兩岸經濟關係可能不利於其實現“台獨”分裂的政治企圖。而且認為海峽兩岸存在結構性矛盾,若臺灣經濟對大陸太過依賴,會讓臺灣在經濟與政治層面受制於大陸。再者,在兩岸缺乏互信的情形下,臺灣方面難免顧慮伴隨兩岸經貿交流進入臺灣的大陸人士可能從事危及臺灣安全的活動。此外,也擔心島內投資人及島內產品相較於大陸投資人及大陸產品存在競爭力不足問題,因此不太願意開放陸資陸貨入台。 正是基於上述幾個方面的考慮,民進黨及其當局的大陸經貿政策總體上呈現消極性,不惜犧牲臺灣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也不利於兩岸經濟關係深化發展。但近20年來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以及臺灣社會生態的演變,逐漸讓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對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的作用與影響有了新的認識,對發展兩岸經濟關係減小了疑慮,增強了信心,並調整了態度與策略。 首先,隨著近20年來經濟全球化深化發展,隨著中國大陸在不斷發展中逐漸成為全球化的一個主要中心,隨著國際經濟格局的演變,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越來越認識到兩岸經濟關係對臺灣民生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畢竟,臺灣經濟體是一個淺碟型的小型經濟體,其發展有賴於有效的全球化運作,以整合島內外要素與市場;在當前的國際經濟格局下,就有賴於與大陸這一當前的經濟全球化的中心進行整合發展。這種現實與認識讓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逐漸調整其先前“逢中必反”的態度,開始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經濟關係。 其次,近20年來的國際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發展實踐,讓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發現,實踐中的兩岸政治關係發展與兩岸經濟關係發展並沒有必然關係,不再擔心經濟整合會導致兩岸統一。事實上,近20年來,儘管兩岸經濟關係在不斷深化發展,但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並沒有隨著兩岸經濟交流與聯繫的增進而增強,反而呈現相反方向的變化。實際上,無論從學理上看,還是從實踐中看,經濟整合即便有助於政治整合,但未必然導致政治整合。畢竟,政治整合並不完全聽命於理想主義的“外溢邏輯”,更受到現實主義的“自主邏輯”的支配。現實中,當今整合程度最高的歐洲聯盟也依然維持國家間關係,並未實現歐洲統一。 此外,近20年來的臺灣社會生態的演變,讓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增強了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的信心。事實上,近20年來,臺灣社會生態在不斷的量變過程中已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質變:一是政黨發展方面,在“國退民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國強民弱”到“國弱民強”的質變;二是意識形態方面,在“藍消綠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藍大綠小”到“藍小綠大”的質變;三是國家認同方面,在國家認同逐漸疏離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兩岸一國”到“一中一台”的質變;四是統獨意願方面,在“統消獨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追求統一”到“追求獨立”的質變;五是統獨力量方面,在“統消獨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統大獨小”到“統小獨大”的質變。顯然,臺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上述質變,讓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進入了“政治正確”的“政治收穫期”,有助於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的選舉及執政,也有助於增強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的信心。 總之,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從近20年來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演變中、兩岸關係發展實踐中、臺灣社會生態演變中,已逐漸認識到兩岸經濟整合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兩岸經濟整合與兩岸政治整合沒有必然性,先前擔心緊密的兩岸經濟聯繫不利於臺灣獨立的疑慮得以消減,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的信心得以增強。在此基礎上,民進黨當局調整了發展兩岸經濟關係態度與策略。總體上看,民進黨及其當局不再簡單地反對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甚至兩岸經濟整合,只是堅持要在“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基礎上進行,強調利益上“臺灣優先”,並避免影響到臺灣安全。 事實上,民進黨及其當局的上述認知、態度與策略調整,明確體現在蔡英文2016年就職演說提出“打造臺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的策略論述中。蔡英文指出,“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顯然,民進黨當局並不是要讓兩岸經濟脫鉤,而是基於拓展臺灣對外經濟空間與利基、分散經濟風險與保障經濟安全的考慮。即便是吸引台商回流的政策措施,也主要是著眼於刺激投資島內以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當然,這些政策措施客觀上會無助於或不利於兩岸經濟關係發展。 其實,民進黨當局不再擔心兩岸經濟整合的政治影響、並不希望兩岸經濟脫鉤的最新表現,就是其對生效實施逾10年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的存廢的表態。主張“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並不斷推動“台獨”分裂活動的綠營政治勢力與民進黨當局,十分擔心ECFA被大陸終止運行,一改當初綠營政治勢力否定ECFA作用並極力抹黑ECFA的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不斷透過媒體承認ECFA有利於臺灣產業經濟發展,呼籲兩岸“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希望兩岸經濟關係與兩岸政治關係脫鉤,妄圖在其主張的“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的框架下維持ECFA的運作,繼續獲得ECFA運作產生的好處,從而有助於臺灣經濟發展,進而不僅有助於其選舉與執政,而且有助於增強其推動“台獨”分裂活動的經濟基礎。特別是,民進黨當局深知,在沒有“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的情形下若能夠繼續維持ECFA的運作,臺灣民眾在兩岸關係發展上必將進一步“政經取向分離”,即願意兩岸經濟交流,但也希望臺灣獨立。這顯然有助於增強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分裂活動的民意基礎。 可見,現在的民進黨當局事實上已沒有讓兩岸經濟脫鉤的想法。而事實上,面對近30年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兩岸經濟關係及其帶來的巨大的現實經濟利益,冒然兩岸經濟脫鉤對臺灣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來說將是難以承受之重。再說,如果民進黨當局想要兩岸經濟脫鉤,早就主動終止ECFA運作並關閉兩岸經貿交流的政策大門了。 顯然,兩岸經濟脫鉤說,完全是一個假議題,除非發生兩岸戰爭。不僅如此,兩岸經濟脫鉤說還是一個偽命題。事實上,兩岸經濟關係主要是在市場經濟及全球化下基於兩岸民生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兩岸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分工合作關係。只要海峽兩岸維持和平穩定的狀態,基於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基於比較優勢的兩岸分工合作,就會繼續存在並深化發展。兩岸經濟體因此不僅不會脫鉤,而且從長遠上看還會不斷突破政策障礙而邁向一體化發展。 Related Topics 唐永紅 文章導覽 < 樸素宗教與政治化的宗教有何不同?關於中國史上的朝貢問題 > You Might Also Like 台灣能源問題盲點-意識形態 科技投資對產業經濟起帶頭作用 當INTEL拿回晶片皇冠,世界是否回到公平競爭?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