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形象:從〈定婚店〉說起

作者-張家麟 真理大學教授

台灣各廟宇信徒熱衷崇拜月老,祂的外表裝扮大同小異。主要是根據唐朝李復言書寫的《續玄怪錄》中的〈定婚店〉一短篇,有關祂的情節描述。再加上清朝《明月台》、《青樓夢》、《風月夢》、《浮生六記》等小說,想像創造而來。

在〈定婚店〉這短篇創作小說,並無清楚描述月老形象。反而在清時後人創作的小說中,提及了「月下老人」、「白髮童顏」、「仙風道骨」、「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姻緣簿」等樣貌。

與現有的月老相比對,我以為〈定婚店〉簡單陳述;而清代小說比較具體、豐富。台灣的月老受後者影響甚深,可說明如下:

1.名稱:〈定婚店〉文中只有「老人」一詞,在月光下看一本書;後人在《明月台》已經引申為「月下老人」。

現在台灣各寺廟中,廟方或信徒大都是以此名稱之,未有其名諱。大部分人或簡稱祂為「月老」,或提升成神,尊稱「月老尊神」、「月老星君」。在神像底座下方,亦可見這兩個名稱。對於後者,是想像「星神」轉化為月老。

2.打扮:〈定婚店〉文中,只言位于河南商丘的宋城,街上「有老人倚巾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

由此看來,只知此老人倚著巾囊,坐在階上;而沒有任何有關老人形貌的描述。不過,在《浮生六記》清楚描述「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姻緣簿,童顏鶴髮,奔馳於非煙非霧中」。

現在神殿上的月老接受了清朝小說的形象,稍加修訂。祂大多數被創造雕塑成慈眉善目,持杖、前額凸起、一頭白髮,挽著髮髻,身著長袍,或立、或站;狀似仙人的樣式。部分月老神像旁,尚雕刻一紅巾囊。

3.紅絲線:在文中,男主角韋固問月老,囊中何物。老人曰:「赤繩子耳,以繫夫婦之足,及其坐則潛用相繫。雖讐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君之脚已繫於彼矣,他求何益。」

老人並未拿赤繩;現在部分廟宇的月老手上持著一把細長的紅絲線,是受《浮生六記》的影響。月老手中的紅繩,供信徒祈求後帶走其中一條,繫在手腕或隨身携帶,而非綁在腳下。希望此紅線,能帶來好姻緣。

4.天書:文中提及,韋固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小苦學,字書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覿,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得見。」固曰:「然則何書也?」。曰:「幽冥之書。」

引申出月老手中拿著「幽冥天書」,凡人未識,只有祂懂。到清朝小說,言此書「懸在杖上」。發展至今,不少寺廟將月老雕成「手持此簿」,稱之為「姻緣簿」。

整體來看月下老人的造型:少用坐姿,多以立像呈現。面貌皆顯慈祥、面帶笑容,都有高聳的前額,白髮素顏,著長袍;像極了廟宇西施脊上,和藹可親的「南極仙翁」三彩俑。少數像戴員外帽的土地公。

大多數右手持拐杖,左手拿姻緣簿或姻緣捲軸。也有相反的形象,左手拿杖,右手持姻緣簿。部分之月老,雙手或單手拿著一把紅絲線,背後則有月亮造型裝飾,象徵祂是月下老人。

月老這些形象,已經鮮活的烙印在信徒心目中!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