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主席的困境與未來

作者-蔣權瀚

1、 前言
朱立倫主席自8月底接任國民黨主席以來,隨著台灣新冠疫情受到控制,執政的 民進黨在國家資源的運用下,對台灣的社經環境已經有所掌控與維穩,9月18日台中立法委員二選區陳柏維罷免案,雖然順利罷免成功,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及經濟面不穩現象,選民對民進黨的施政不滿,加上陳柏為非民進黨員,加上民進黨中央及台中地方黨部的輕忽,使得罷免案順利通過,也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建立了灘頭堡。
但隨著新冠疫情的穩定與清零,振興券的發送帶動地方經濟,加上台灣出口暢旺,使得12月18日的四項公投案,雖然去年上半年支持同意的公投案聲量極高,但在美方的介入下,一方面民進黨運用國家資源與機器,一方面發動組織動員力量,四項公投案變成政黨對決的政治案件,中間選民為避免受到政治標籤的影響,也了解三項公投均涉及美國方面的利益,即算通過同意案,也於事無補,加上國民黨本身山頭林立個唱個的調,也無法整合動員組織力量推動中間選民出來投票,所以造成四項公投案均未達同意門檻。
這樣的結果延續到1月9日台中立委二選區補選案及台北市中正萬華林昶佐立委罷免案,民進黨均掌握主動地位,國民黨內依舊是各自為政,中央沒錢也沒權,無法整合力量為上述兩案採取可行對策,創造台中立委二選取補選成功,以及台北市中正及萬華區林昶佐立委罷免案順利。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發生了甚麼樣的問題? 造成這樣的困境? 未來2022年11月地方九合一選舉該如何應戰? 2024中央選舉該如何準備? 也許朱立倫主席及其團隊要有調整與改變,才能保住14席的地方縣市執政權,否則2024年中央選舉國民黨只有任人宰割。

2、 國民黨的陋習綁架了朱立倫主席
(一)、成也地方派系、敗也地方派系
朱立倫前主席正式參選黨主席,源於六月底美國AIT處長孫曉雅來台任職時,獲美方首肯與支持,所以全力投入的時間較短,當時的主要對手張亞中及江啟臣均未與美方建立管道獲得支持,但張亞中獲的國民黨內深藍黨員的支持,而江啟臣則是中部地區地方派系的支援較多,朱立倫除在新北市、桃園市及台南市獲的支持外,其他地區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結合地方派系爭取黨主席選票,將會是最速成的方法,例如屏東的周典論議長及蘇清泉院長、高雄市林絲娛議長夫人、吳陳瓊秋中常委及黃昭順前立委等,加上花蓮王傅焜萁立委、雲林縣張榮位前縣長等,都是地方派系支持並取得選票的重要力量。因此朱立倫前主席此次能當選黨主席,主要是國民黨地方派系的支持,這種利益的交換下獲的黨主席領導地位,造成黨的政治發展淪為利益為主的政黨形態,而非國民黨創黨精神與理念為發展方向的革命政黨型態。
所以在後來12月28日的四項公投及1月9日台中二區立委補選上,黨中央無法主導投票策略,地方派系各自考量自身利益,不願投入各自資源在公投案及罷免案上。才造成如今的結局,當然這都是國民黨的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當然有美國方面與民進黨執政的條件,朱立倫主席雖然站穩橋頭堡,卻無法將成果繼續前進。
(二)、經濟藍、知識藍及戰鬥藍的各自為政
以趙少康、羅智強為主的戰鬥藍,雖然媒體聲量很高,也掌握媒體的脈動,但都是各把各的調,為自身的政治生涯或企業經營為考量,爭取政治版圖以為後續2022及2024的選舉創造自身利益。經濟藍的連勝文等及部分中常委及立委,也不願得罪美國方面,在四項公投案上僅僅配合演出,並未實質投入資源。知識藍的體系多屬馬英九舊部系統,也未能發揮影響力推動中產階級選民出來投票,一方面是民進黨掌握資源,一方面是朱立倫主席未能整合善加安排及運用,所以知識藍僅能各自在自媒體中各自吹擂。四項公投中的民調與選舉結果所產生的極大落差,即展現出國民黨中央體系是一盤散沙,需要再重新整合布置,否則朱立倫主席將僅能做到2022年地方九合一選舉,選後或許將要下台。
(三)、幾位黨主席候選人級或重量級影響人士均為受到重視
以張亞中為例,黨主席選舉時僅以10%左右的選票輸給朱立倫,而一直潛伏的韓國瑜也未受到朱立倫主席的黨中央重視,未受邀一起參與四項公投案的造勢活動,加上如王金平、吳敦義等雖退居二線的黨內政壇重要人士,幾乎未在過去的公投或選舉罷免活動受邀一起造勢,因此朱立倫主席在黨內是處於一個弱勢的共主,地方派系將其當作為名義上的黨主席,經濟藍、知識藍及戰鬥藍則利用國民黨組織在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其他重量級人士各自經營自身的政治組織以做為未來發展事業的基礎,對於國民黨的未來發展,走一步算一步。
(四)、小結
國民黨21全黨代表去年8月底選完後,1月23日即將投票選舉190位中央委員,此次中央委員選舉就未如20全選舉激烈,一方面受到敗選影響、一方面要先繳交職務捐,所以參選人數減少,當然部分黨員也因為黨主席選舉而離開國民黨,這也是主客觀因素下所造成的結果。當前的朱立倫主席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是一中央弱勢、地方強勢及群雄各自為政的局面,面臨2022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朱立倫也僅剩選舉募款的機制,對於地方選舉的策略、組織、文宣等政策尚未到位,如果在三月底以前未能做好各項準備與整合,中國國民黨2022年地方縣市選舉將僅剩10席保位戰。雲林縣、彰化縣、嘉義市及澎湖縣將可能淪陷,至於桃園市、新竹市及台中市也會陷入苦戰。

3、 兩岸政策及台美關係並非中國國民黨政改的主軸
(一)、兩岸關係是主菜而非主廚
兩岸關係在當前的中美對抗情勢下,並非在野黨的國民黨的責任,國民黨在未來的政權保衛戰及中央執政權的攻防戰,應將兩岸政策當作套餐中的主菜,保持一貫溫和的基調,『談和不談合』,維持『九二共識,和平發展、反台獨』的特色菜即可,創造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是中美休戰時的緩衝區,有別民進黨的『辛辣台獨菜』,隨著情勢發展,中美之間的協商清單總是會要打出台灣牌,一張中美都能接受三方利益的共識—九二共識。讓民進黨成為套餐的前菜。吃完了就收走!
(二)、台美關係是餐具而非菜單
台美關係一直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棋子,但卻不能被吃掉,維持對中國大陸戰略控制的制高點,僅次於日本。畢竟在大宗物資、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甚至軍事採購,以及科技合作上,台灣是美國上述產業一個不可或缺的市場,因此,如果被中國大陸吃掉,則上述產業利益將蕩然無存,是美國國家產業利益的一大損失。但隨則中美對抗情勢發展,美國對台的政策利益逐漸有吃乾抹淨的意味,甚至在軍事採購上的要求已經超越對台灣人民的尊重,萊豬進口即算其二,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提供商業資訊給美國商務部即算其三。這對台灣中產階級以及科技界的知識分子都是一種蔑視。從這次四項公投結果看來,過半的中間選民已經以不投票展現在選舉結果。過去六年美方開出的菜單—台美關係,僅有民進黨吃到肉,其他台灣人民僅能喝湯,國民黨甚至連肉末都沒有,國民黨應該要與美方做實質的抗議,否則就魚死網破。
(三)、國民黨應該做主廚,開出兩岸及台美關係的菜單
國民黨應該將美國對台的菜單修正為餐具,改採主動的台式菜單,就美國對台利益關係修正成用餐的餐具,以台灣需要的菜單,要求美方給予配合的餐具,如此,才能獲取民心,同時也維持美國方面的尊重與信任。
國民黨應該在台美之間的關係依循國民黨兩岸政策套餐中的主菜,保持一貫溫和的基調,『談和不談合』,維持『九二共識,和平發展、反台獨』的特色菜,請美方提出餐具,特別是中式餐具,需要台美共用一雙筷子夾菜(國民黨與美方政經菁英),而非用刀叉切菜,這樣三方(美中台)才能各取所需,利益才能長久共享。

四、結論與建議
(一)、黨中央應該重建『思想藍』的基礎,而非經濟藍、戰鬥藍或知識藍的抱團取暖
國民黨自從李登輝揚棄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孫文思想』,陸續進行七次修憲後,將台灣的政府體制修改成『一黨專制、民主獨裁』的體制,不是美國附庸就中國地方政府,以至於國民黨不論執政或在野,都落於被外在環境限制的條件下,無法再展現獨立主權的立場。因此不具備『國家對等、政治自主、民主協商』等對外關係,國民黨及算執政也是無法採取主動態勢。國民黨應該尋回中國國民黨先烈們,創建中華民國時的『初心』,將思想體系重新『現代化、國際化、年輕化』,才能整合經濟及知識分子,修正戰鬥藍的眼界,拉回中產階級對國民黨的信心,進而產生真正的「國家自主、人民自由、主權自立」的政黨施政理念,推動修憲『建立兩院制國會計設置國民議會』,回到孫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初衷。
(二)、創建中國國民黨中央的『政治作戰』單位,用以指導2022及2024的選戰布局
過去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戒嚴時期,政治作戰的部屬相當成功,不僅穩定政局、掌控地方派系,同時也建構對中國大陸抗爭的條件,甚至維繫台美及台日區域安全的聯防機制,雖然當前時空環境客觀條件不同,但『政治作戰』單位的部署是政黨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信念與機制,就如同國安會一樣,政策的執行須以國家長治久安為目標,建立中國國民黨亞太區域,甚至國際區域的政治作戰制高點。方能機動面對未來2022地方九合一及2024中央選舉的選戰。
(三)、中國國民黨中央要勇於鬥爭、敢於鬥爭,才能建立民主革命型態的政黨
當前國民黨處於在野黨,甚至是無法掌握民意的在野黨,更別說主導民意。國民黨應該在建立主權高度的思想體系下,勇於對其他政黨的鬥爭,甚至包括民眾黨或共產黨及美國的政黨。這是黨中央的職責,而非地方派系或地方諸侯的任務,否則地方派系或諸侯不論選舉成敗,結果成功是地方努力的結果,選舉失敗將是黨中央的責任,國民黨中央將會裡外不是人。唯有強勢且有實力的黨中央才能順利渡過2022年的地方保衛戰,進一步主導2024年的中央執政攻防戰。所以要以革命政黨為優先,黨內民主體制居於後,整合黨中央的政治作戰部署,方能重返執政。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