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的歷史省思

文-范軍

兩年來的新冠全球大流行,令人恐慌失措,居家避疫,網絡交流,所有的事情都被疫情改變了。為了消除我未知事物的憂懼,少不得找來一些有關瘟疫的書來解疑解憂解悶。下文就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讀書的省思體會。
傳染病的病原是各種生物,除了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之外,還有原蟲和蠕蟲等寄生蟲。這其中只有蠕蟲(例如血吸蟲)是肉眼可見的,其他病原只能依靠顯微鏡才可以觀察,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先民無法確知瘟疫致病的真實原因,多解釋為鬼神司疫和疫氣致疫。端午節賽龍舟,在上古時期最初的意涵即是送瘟神,插艾草、佩菖蒲也皆是為了祛毒避疫的功效。
這次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新冠肺炎造成巨大的破壞。縱觀歷史,才瞭解到,瘟疫自古即是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的決定因素之一,傳染病在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前讀歷史時從未意識到,這些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小小病毒、細菌們竟然是左右歷史進程的重要元素。

一、瘟疫與改朝換代
大家都讀過曹操的《蒿裡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漢末人口銳減百分之九十,由東漢最高峰的約6500萬降至約560萬。人口如此斷崖式的銳減,自然有戰爭頻仍帶來的大量傷亡,然而更多的則是瘟疫病死所致。
戰爭和瘟疫往往是孿生兄弟,互為因果。漢末的瘟疫大流行的緣由主要是北方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南犯中原,民族的接觸和戰爭帶來了傳染病的交換和傳播,也導致了漢末可怕的鼠疫大流行,這場瘟疫一直持續到東晉,長達兩百多年。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阮瑀早死外,其餘五人陳琳、王粲、徐幹、應瑒、劉楨,全部于死於疫病,而陳琳、徐幹、應瑒、劉楨在西元217年的同一場瘟疫中染疫病逝。
曹植《說疫氣》曾描述漢末疫病流行的慘狀:「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魏文帝曹丕《與吳質書》也感慨說:「昔年疾疫,親故多罹其災。……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言道:「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由此可知當年疫病大流行帶來的難以想像的巨大數量的人口死亡,真可謂是人間地獄!醫聖張仲景就應劫而生在這個中國第一次瘟疫高峰的時代,他的《傷寒雜病論》即是對當時抗疫經驗的總結,其中很多驗方至今仍然在臨床使用。
有學者統計,從 220 年曹魏建國到 581 年隋朝建立,362 年間共爆發過 76 次大瘟疫,平均不到 5 年就要大規模來一次。我想,或許瘟疫所帶來的隔離也是導致中國魏晉南北朝分裂的原因之一。
明王朝的傾覆自然是由於李自成的起義軍和滿洲鐵騎的內侵,然而背後的也有瘟疫的因素。明末正趕上地球處在小冰河期,氣候極端反常,自然災害頻發,整個華北地區在明末爆發鼠疫和瘧疾。這是引發李自成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而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城之時,北京亦剛剛發生了大疫,「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所以當時的崇禎皇帝幾乎沒有兵源,沒辦法組織北京保衛戰了。李自成進京的軍隊也在這場瘟疫中大量死亡,而清兵入關時則很幸運,恰巧趕上瘟疫自然消退,所以順利接受了中原政權。也有學者認為正是滿洲與山海關守關的明朝士兵作戰時將鼠疫傳給中原,所以擁有「群體免疫力」的清兵入關之後並沒有爆發鼠疫大流行。
瘟疫對朝代更迭的影響不僅限於中土,國外亦然。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也是由於日爾曼族帶來的瘟疫,拜占庭帝國西元541年爆發的查士丁尼大瘟疫也是同樣是蔓延了200多年。而在無數帝國斜陽的歷史中,最令人悲歎則是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
西元1520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以區區六百人征服了擁有數百萬之眾的印第安人的阿茲特克帝國。個中原因是,西班牙殖民者帶去的「致命殺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連阿茲特克的國王也染疫死於那個「悲傷之夜」。驚人數量的人口死亡,使印第安人從肉體和精神上完全被擊垮,自此歐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陸所向披靡,奴役印第安人,佔有他們遼闊肥沃的土地。
哥倫布在西元1492年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殖民者即開始了對美洲大陸的征服。歐洲征服者在數百年間的確殺害了不計其數的印第安原住民,但是最早拓殖美洲的是西班牙、葡萄牙這些歐洲小國,人口、軍力有限,當時歐洲的航海技術和武器裝備也談不上多麼先進,人數很少的殖民者要征服有幾千萬甚至上億人口的美洲大陸並非易事。歷史的真相是,天花等瘟疫為歐洲殖民者充當了幫兇,殖民者帶去的天花病毒才是真正毀滅印第安人的最大兇手,天花病毒的肆虐,幾乎滅絕了印第安人,殺死了印第安人95%的人口。
西元1507年前後,天花伴隨著歐洲殖民者的黑奴貿易來到美洲,從此開始在美洲大地肆虐。美洲的印第安人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已同舊大陸的人類隔絕了上萬年,對天花、麻疹、白喉、傷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機能。面對新來的瘟疫,毫無抵抗力的印第安人,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
西元1521年,中美洲阿茲特克文明在頑強抵抗之後,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毀。由上百座橋樑連接起來的宏偉都城特諾奇蒂特蘭,在血與火的浩劫中被夷為平地。美國學者霍華德•馬凱爾德在《瘟疫的故事》一書中引了西班牙殖民軍軍官科迪斯描述當時死人之多的慘狀:“除非你把靴子踩在一個個紅人(印第安人)的屍體上,否則你無法走路。”《天花的歷史》一書認為,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馬匹和槍炮也不可能讓只有數百人的西班牙殖民軍征服墨西哥。
美國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在殖民者到達美洲後的一個世紀,當地人口減少了95%。其中,中美洲瑪雅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約2500萬減少到150萬,印加文明區的印第安人口從約900萬減少到60萬,今天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口從500萬減少到6萬。這只是相對保守的估計。而據克羅斯比和利維·巴錫等學者估計,新大陸的人口是從1億減少到500萬人。這一史學界公認的慘絕人寰的史實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種族滅絕,其駭人聽聞的規模遠遠超過了納粹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暴行。

二、瘟疫與戰爭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發生在西元208年的赤壁之戰。這場大戰也與瘟疫大有關係。其時,曹軍中也爆發了瘟疫,而此次瘟疫也是當年曹兵大敗的原因之一。同樣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南渡瀘水七擒孟獲時也遇到了導致兵士染疫的瘴癘之氣和被污染的河水,諸葛亮讓士兵口含「韭葉芸香」方才祛病防疫,戰敗孟獲的。看過《延禧攻略》的人應該知道,劇中男主人公,清代乾隆朝重臣富察•傅恒征緬甸時因瘴癘之氣染疫而死。其實他所感染的就是霍亂、瘧疾之類的傳染病。
舉凡中國歷史上對東南亞的戰爭,無論是漢朝、元朝、明朝征越南,還是元朝、清朝征緬甸,或者元朝征爪哇等戰爭,中國的軍隊都是雖然軍事上獲得勝利,卻在熱帶瘟疫上吃了大苦頭。可見在古代,瘟疫是溫帶國家向熱帶國家擴張的屏障。
西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與斯巴達之戰勝負難分,一場來去無蹤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變了地中海世界後來的歷史走向。
宋元之際,蒙古人的鐵騎跨越了以往足以造成隔絕距離的草原荒漠,第一次將鼠疫桿菌傳給了亞歐大草原的齧齒動物。由此引發了歐洲巨大的浩劫——黑死病(腺鼠疫)。黑死病的源頭是西元1346-1347年的卡法圍攻戰,蒙古金帳汗國大汗劄尼別汗圍攻熱那亞人在克裡米亞半島的殖民地卡法,將死人屍體和死老鼠用投石機投入城中,引發了這場瘟疫。地中海的熱那亞是海上貿易中心,染疫的熱那亞人又通過海船將瘟疫帶到歐洲各地。
西元1346年至1352年間,殺死了歐洲四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在有些城市裡死亡人數則高達70%,熟悉歐洲文學史的人,就會聯想到義大利作家薄伽丘寫於這個時代背景下的文學傑作《十日談》。而更早的,開創義大利民族語言文學的偉大詩人但丁其實也是西元1321年感染傳染病瘧疾而病逝的。
病毒被有意用於戰爭,並非始於今日。天花病毒不都是無意之中偶然傳入美洲的,還有英國殖民者蓄謀惡意傳染給印第安人的。
西元1763 年3 月,英國駐北美總司令傑佛裡•阿默斯特爵士,寫信給當時在俄亥俄一賓夕法尼亞地區進攻印第安部落的亨利•博克特上校,他建議:「能不能設法把天花病毒引入那些反叛的印第安部落中去?在這時候,我們必須用各種計策去征服他們。」於是博克特命令自己的部下,從醫院裡拿來了天花病人用過的毯子和手帕,上面沾染了天花病人皮膚粘膜排出的病毒。一天,正在同英軍作戰的兩位印第安部落首領,突然收到了英軍表示「和解」、「友好」的「禮物」——毯子和手帕。沒有見過這類「西洋」織物的善良印第安人,出於良好的願望收下了這些「禮物」。
可是幾個月後,在印第安人世代居住的地區,一種從未見過的奇怪的疾病迅速流傳于印第安部落。英國人用這種奇怪的「禮物」,打了一場聽不見槍聲的戰爭,使印第安人無條件的交槍投降。
1870年普法戰爭之際,同樣是天花病毒,使兩萬法軍喪失作戰能力,而普魯士軍人由於做了預防疫苗接種而未受影響,戰爭勝負改變於朝夕之間。
如果不算現在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的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瘟疫應是發生在1918—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場被稱作「西班牙大流感」的瘟疫,後來被科學家證實是H1N1流行性感冒。疫情最初從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開始,蔓延到歐洲大陸乃至全世界的。這場瘟疫一共有三波爆發性流行,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不完全統計有2500萬到4000萬人死亡(當時全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更為致命,感染率也達到了5%。這場大流感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因為德國因為瘟疫幾乎沒有兵源可以徵用了,只好投降締約。一戰的結束也導致了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的滅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因戰敗而走向分裂和衰落。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