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與尊師?

作者-張家麟

        兩岸教師都沾至聖先師孔子之光:大陸在9/10,台灣則在9/28孔老夫子誕辰,設教師節,聊表國家對教師的尊重。然而,祭孔、尊孔、設教師節,並非民國肇建時,即是如此。

        相反的,1911年孫文率領革命黨,打倒滿清,建立ROC,當下國事如麻。加上西方科學、民主,衝擊東方倫理、威權體制。1915-1918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愛國主義結合,國、共兩黨政治及知識菁英,為了迎頭趕上西方,皆把「孔教、國故」打入「毛坑」。官方、讀書人不再祭孔;冷落了孔聖人。

        直到1948年國共鬥爭,蔣撤退來台,以「自由中國」、有限度的開放宗教自由作為號召。不同宗教之領袖,跟隨他來到台灣。藉此對抗毛澤東建立的「共產中國」,蔣稱為「奴役中國」,境內只有較低度的宗教自由。

        台灣蔣介石再利用1966年大陸文革,批孔揚秦之際,找回儒教、中華文化的話語權。他雖是基督徒,卻以領袖的高度,來到台北孔廟督導官民,用明朝祭孔之儀,對孔子行「釋奠大典」。

        台北官方一如往常,恢復漢、唐到明、清皇朝的祭孔規格,蔣且下令全國各地廣設孔廟。另外,要求高中、國中生選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方式,紮根儒學於下一代,來尊崇孔子,以儒學穩定社會。

        時間走到了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教育改革也引入西方「自由化」理念,課程大量鬆綁。雖然官方祭孔依舊行禮如儀;但是,在「本土化」教育主軸下,基本國民教育中的孔學倫理,不再列入教材。教師節也只剩下「型式」,不再普天同慶了!

        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扁政府教育當局高舉「本土、反中」理念,官方尚且出現過把孔子當作「外國人」的價值判斷。在中小學的「歷史」、「國文」、「基本教材」等教科書,根除以孔子思想為主要核心的「中華文化」,只留「台灣本土文化」。對孔子倫理思想的漠視,就不在話下。

        況且,國家高談闊論「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資本主義」。對「保守主義」、「團體主義」、「節慾主義」的儒教體制格格不入,其師道乃快速淪喪。中、小學生涉世未深,對老師尚能保留基本的尊崇。

        到了大學,教授聲望江河日下,多少學生能對教授「尊師重道」?大學生的「靠北」網站、Instagram 、Dcard等社群媒體,彼此交流吃喝玩樂經驗外,亦不乏批評老師者。

        再者,大學過多、學生過少的情況下,淪為自由競爭市場。各私立大學校方卯足全力爭取生源,視「學生為寶」。且創造、鼓勵學生當「爪把仔」的機制,「合法」保護躲在鍵盤後面的學生,當1450。暗箭中傷,發「黑函」密告老師。師生關係丕變,完全違反了「師生本是共同追求真理的親蜜夥伴」之教育理想。

        反觀大陸,與台灣反其道而行。台灣逐漸地捨棄孔學之際;大陸重拾孔學及祭孔。

        在1980年改革開放後20年,約莫2000年之際,重新肯定儒學,境內掀起了一股「孔學熱」。中共在全球,廣設孔子學院,作為老外學習漢語文,弘揚中華文化的聚點。到習近平上台,官方首度默許山東省副省長到曲阜孔廟祭孔,打破過去視孔子為「四舊」的窠臼。

        而在黨國體制中,共產黨校引進《論語》教條,當作教科書內容,希望黨員「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領導群眾。最高領袖則引用〈禮運大同篇〉,建立小康社會的理想,擘劃為「建黨百年」-2021年國家建設總體目標。

        今天,欣逢為台灣教師節、孔子聖誕。總體反思兩岸政權與孔子互動關係:大陸、台灣官方都恢復漢唐以來的「祭孔」;然而,對孔學、尊孔、尊師,似又分殊。大陸出現「孔學熱」、台灣卻有「孔學冷」之現象。

        而在「尊師重道」部分,大陸威權體制有利於維繫師道,台灣民主自由體制、資本主義的大學競爭機制下,加速了師道向下沉淪!

        甚至尚有一說,現在,私立大學、中小學教師在退休福利,皆已經不如勞工階級。其中,勞工5/1勞動節放假一天,而9/28教師節,教師仍在杏壇誨人不倦,堅守工作崗位!

You Might Also Like

One Comment

  1. Dylan Schoenfelder

    Thank you for the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