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電硬體賺錢太難了

林際健 前工研院研究員/本報主筆

台積電囊括了九成高階製程代工,賺錢雖多但的確不容易,除了要保設備及持技術領先還得維持與IC設計互動相互精進。在美國陣營這邊INTEL早就投入更精密的1.8奈米技術,只可惜良率尚未有競爭力。另外在日本Rapidus也宣稱在未來兩年內要量產2奈米技術,日本挾著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主導半導體業界,如果高階製程也攻克,背後IC設計公司就能主導市場力量夾殺台積電。如果哪天台積電製程中一不小心出了錯,比如當年高通委三星代工的晶片發燙,轉單到台積電後才奠定代工霸主迄今。也就是說代工霸主地位是隨時有人踼館的,必須是戰戰兢兢的維持。再說晶片技術非獨門生意,只要設備不再那麼貴,物理極限也不遠,到時跟隨者多了,代工價格被拉下了,那台積電市值就難維持了。

我們看上表,全球市值前十名不是賣設計服務就是賣軟體服務要不然就是資本操作,台積電算是等例,因為他全球市佔高達九成,如果台積電不能穩佔高市佔率那代工價格絕對會拉下毛利不可能維持五六成。所以,在可見的未來,代工價格絕對會下殺,因為市場已看到了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默默的已追趕上來了。

本人五十年前曾利用微處理機(現在電腦心臟CPU的前身)設計過基本系統,即具有輸入與輸出數位接口,只要軟體及連接硬體改變即可依設計做出各式各樣的控制系統。例如路口紅綠燈號系統,只要依輸入信號指示紅綠燈號就可完全按設計者要求來動作。如果改成室內燈光控制系統就能依外來信號例如開關或者語音,只要您想要怎樣就能怎樣。如果拿來控制空調機就能依我們需求動作。可以說一個簡單CPU配上一點記憶體再加上輸出入單元,一個功能強大的控制單元,只要數量不要太小新台幣200塊錢就可搞定。再來看電子產品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生命週期太短,長則兩三年短則一年半載,售價就像溜滑梯,不少心就跌到沒人要。反而電機零組件數十年來就很少會折價,像無融絲開關庫存也不怕跌價。而電子產品只要掉進庫存就準備花錢找人清了。

我們看到現在AI正熱,台積電、伺服器廠家正笑開懷,而毛利高的恐怕是散熱系統組件商。因為高算力的設備也正是高耗能,最近有一家提供水冷散熱系統廠就是享受高利潤的公司。未來如伺服器廠家如沒有在設計上有創新提供AI系統商家更省電省錢的設計,估算沒多久毛利也會被打到毛三到四。只有軟體系統服務商才是最賺錢的,微軟光是作業軟體就讓他賺飽四十年了,最近DEEPSEEK梁文豐突然竄起短短幾個月就擠進了大陸富人榜,可見軟體掃錢多有力。

最離譜的是民國71年左右,我在光華商場買了一個只能存150K軟碟機耗了我一個多月薪水12000元,後來進步了也縮小尺寸了可以存2M一個機子居然只剩200元台幣。現在磁碟片居然電腦都不給讀,現在只用隨身碟動不動都是幾百G也不用2百元。

現在賣軟體居然也沒有實體,只要在電腦上付帳了就直接可以下載使用,可狠的使用訂閱制每月或每年就可以無窮無盡的收錢,還真不怕你不付錢,網路還真的就可以鎖住不讓你用。所以,做硬體的是賣肝的錢,做軟體的才可以睡覺或者出遊玩耍時隨時都有錢可以入帳。如果台灣的產業沒辦法跳出暴肝產業,未來前景難料…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