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鸞堂何去.何從?

張家麟/淡江大學

當代台灣的「鸞堂何去.何從」?是好友洪榮豊主委盛邀我南下,於高雄意誠堂關帝廟埕開講;我想當隻「烏鴉」,說些心底話而設定的主題!

為何選此題?因為在這廿年來,我親眼目睹、投入鸞堂調查與研究,警覺全台鸞堂急遽的萎縮。尤其,在宜蘭新民堂、喚醒堂,澎湖一新社,淡水行忠堂,台北行天宮、覺修宮、智仁堂、指南宮,基隆警善堂,金瓜石勸濟堂,九份明聖宮等古老的老鸞堂,鸞手凋零後,皆已停鸞。對此,我感到憂心忡忡!

事實上,這種狀況普徧、具體表現在諸多鸞堂的「鸞生老化」、「鸞手仙逝而斷層」、「鸞文脫離社會需求」、「鸞文未關心環保、未婚、少子化、老年化等社會議題」、「鸞堂執事刻意停鸞」或「鸞手不再通靈而停鸞」等現象。

雖然,回顧過去鸞堂在華人宗教史上,曾經作出貢獻。但是,當下似乎無法阻止它走下坡的趨勢。

回想過去先人,在宋朝拿「箕筆」扶乩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它曾「融合儒、道、釋三教的神祇、意理的科儀及信仰」,是獨立於道、釋兩教,獨樹一格的「民間儒教」。

以前,它具「畫符、治病(戒鴉片煙)、解惑、問紫姑等濟世功能」;現在礙於法令,不能開方。但是,依舊可以濟世信徒的疑難雜症。參與者,自稱「沐恩鸞下」,他(她)們一襲素色樸素的道袍,經由扶鸞來修品修德,甚至渴望著、修行成神。

於宋朝,曾經著造膾炙人口的《太上感應篇》。清初,大江南北乩壇甚多,分別著造《文昌帝君陰騭文》、《覺世真經》,也編纂《關帝全書》、《呂祖全書》兩大套「全書」。其中,前三本經典尚且被評為華人三聖經。

來到當代台灣,依舊著造出《大道真經》、《瑤池金母收圓普度定慧真經》、《玉樞涵三妙經》等流行甚廣的經典。

恩主公信仰體系之前輩賢者,尚且編《列聖寶經》。其中,收錄關帝《桃園明聖經》,呂祖《醒心經》、《大洞真經》,司命真君《靈寶真經》、豁落靈官《靈寶真經》,岳王《敦倫經》等五恩主經。成為其鸞生課誦、修行之重要典籍。

我仔細思量,目前鸞堂的窘境原因多重。而有來自「科學衝擊」、「國學教育底蘊弱化」、「政策限制宗教醫療」、「人才培養多元化」等外部因素。或是來自「鸞堂執事不重視扶鸞」、「未制度性培養年輕鸞手」、「未紮根下一代,讓他們接近鸞堂」等內部因素。

在我看來,欲脫離此困局,唯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或許效法「人間佛教」三大教派的作為,可以使鸞堂「浴火重生」。

放眼未來,或許可以學習「法鼓山」弘佛之法。

鸞堂可以思考設學堂,免費教禪、教三教意理,講授《列聖寶經》、「聖鸞學」,吸引人加入鸞堂。也可開立指導兒童作文、英文、書法、繪畫、或其他才藝班。讓不同年龄層接近恩主公,或可延續鸞堂為教化中心之傳統。

其次,重新回復「濟世」堂的功能。

它或可以「慈濟山」為師,並擴大其拯濟世人的內涵。舉凡社會所需的「資源回收」、「老人照顧」,天災、人禍造成的「急難救濟」,貧窮人家的「宗教醫療」,老人的「臨終關懷」、為往生者的「唸佛」等。皆可如慈濟,組織慈濟或慈誠委員;而來組織鸞生。投入救災、救困、救難的活動,達到真正濟民、撫子之功。

最後,師法「佛光山」,設佛學院培養弘法人才。

鸞堂復興之道,應該是在於制度性培養人才。因此,可以思考成立「聖鸞學院」,培養鸞生、鸞手等「神聖」弘教團隊。亦可以成立類似「國際佛光會」之「世俗」組織,辦理各種社會性、現代性、參與性、需求性的活動。活化鸞堂於當代社會中。

總之,鸞堂何去.何從?

我以為,任何制度性宗教,唯有以學術為基。同理,鸞堂的復興,也唯有召集學界投入「聖鸞學」,至少每年一冊,為鸞堂奠基,始可承先啟後。

另外,更須要具腳踏實步、前瞻視野的鸞堂領袖,活在當下、思考當前問題;放眼未來、擘劃、培養宗教暨學術人才。而且,確定鸞堂為修行道場,引導浮誇的人心,走入寧靜的境界。

果能如此,稱為「儒道釋鸞宗」、「儒宗神教」或「中國儒教會」的鸞堂,在當代宗教自由競爭激烈的「宗教市場」中,始有拼博出一片天地的可能!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