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手術室裡全是錢”,豈止是措辭問題
文-劉奕麟
近日,寫著“手術室裡全是錢”的一面橫幅在網上引發熱議。1月27日淩晨,涉事方廣東東莞康華醫院通過官方微信發佈道歉聲明,稱該院中心手術室舉辦年終總結大會,“為了營造輕鬆用餐氛圍,有護士自行製作了橫幅在現場懸掛”,並表示已對相關責任人及涉事科室作出處理。但依然有網友不買帳,認為橫幅才是“一不小心說了真話”。
歲末年初,“氣氛組”上線,但用詞不當,往往變成“招黑組”,這些情況近年來在醫療機構出現了不少。
去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發佈推文,標題和內文照片的橫幅上均赫然寫著“熱烈祝賀胸外科2020年度手術量突破1000台”。網友紛紛質疑,“用‘祝賀’合適嗎?有沒有看到病患在哭泣?”“這是在慶祝醫院生意興隆?”
同月,山東聊城魯西骨科醫院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手術量再創新高,關節置換量達到兩位數!”對此,也有網友評論道,“醫院豐收了,但考慮下患者的感受吧”。後來院方表示此文是為突出醫護團隊的吃苦耐勞精神,並非為了慶祝醫院的手術量,“可能沒考慮措辭問題”。
這些醫院喜不自勝地宣揚“手術量增加”,甚至直言不諱地“向錢看”,不禁要問,我們常常聽到的“醫者仁心”哪去了?
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袁鐘曾在一次主題演講中指出:醫療起源於一種同情心。因為愛才有了醫療和醫院,如果把這個精神泯滅了就不再叫醫療,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嚴。
古代藥鋪門上往往會掛一幅對聯:但願人間無疾苦,何妨架上藥生塵。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生老病死雖是人生常態,但大概只有“生”才談得上是喜事,老人、病患、死者需要獲得應有的尊重,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必須收起來,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常說的人文關懷。
所謂人文關懷,就是對他人的不幸抱以深切的理解和共情。對醫療機構而言,救死扶傷是本職,人文關懷和施藥同樣重要。醫療機構喜氣洋洋地宣揚業績,就像說“歡迎再來”一樣充滿“詛咒”意味,這讓進出的病人和家屬情何以堪?
這些不當標語看似是措辭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其暴露了個別醫院和醫護人員對醫療人文關懷的淡化和漠視。
需要認識到,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水準的提高,無論是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盈利本身不是原罪,醫務人員理應按勞分配,以此形成激勵機制,有利於提供更好的服務。
但醫院如果以追逐經濟效益為目標導向,忽略人文關懷,則容易使一些醫療實踐偏離“醫者仁心”的宗旨,進而可能激化醫患矛盾。與此同時,醫院長期營造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對於進入醫護行業的新人也極易產生價值偏差,使其從一開始就沒有牢固樹立職業道德感、責任感,繼而埋下隱患。
正如這次橫幅事件,直接問題是出在這名護士或科室責任人身上,但醫院上下對人文關懷這一課的缺失是更加顯而易見的。
願醫療機構多一點人文關懷,少一些自我標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