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楊振寧先生百年誕辰及紀念保釣運動50周年

作者-劉江永

2021年9月22日,辛醜年中秋節一過的農曆八月十六日,楊振寧先生迎來他的農曆百歲華誕。習近平主席委託教育部負責人看望楊振寧先生,祝願他健康長壽。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了隆重的「楊振寧學術思想研討會」。

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的這場研討會上,楊振寧以1971年鄧稼先信中那句含義深刻的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講述了一段真實感人的故事。整篇演講沒有任何高深的物理學術語言,卻充滿力量,感人至深!

關心釣島促成與楊老緣分

人生在世,能否促膝交流是要靠緣分的。1957年,我4歲那年,楊振寧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前,楊振寧50歲時曾積極參與在美國興起的保衛釣魚島運動,被譽為「保釣精神領袖」。40多年前,我從北京外國語學院(大學)畢業後不久便開始關注和研究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爭議的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保釣運動。這就註定我有一天在清華大學與楊老一起交流,這也許就是一種緣分吧!

1970年日本要求美國把釣魚島劃入歸還沖繩的範圍,日本海上保安艇開始在釣魚島海域驅趕臺灣漁船。同年10月,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生王曉波在臺灣《中華雜誌》發表〈保衛釣魚臺〉一文。文章開頭引述了「五四運動」時的兩句話:「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該文傳到美國後,北美各地的留學生、海外華僑華人立即成立「保衛中國領土釣魚臺行動委員會」等組織,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西雅圖、三藩市、洛杉磯、夏威夷等地舉行抗議遊行。1971年4月10日,約2,500人在華盛頓集會,抗議美國政府偏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及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著名史學家何柄棣等都參與了這場保釣運動。

在日本的推動下,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Nixon)、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HenryKissinger)等人,根據美國駐日大使、副國務卿所提供的會議背景資料,決定將釣魚島列島行政權連同沖繩一道交給日本。其目的一是換取日方允許保留駐沖繩美軍基地,並繼續把黃尾嶼、赤尾嶼作為射擊靶場;二是促使日方在纖維貿易談判中對美讓步,以利尼克森競選連任;三是保持美國在東亞戰略平衡中的主宰地位。另外,鑒於同年7月9日季辛吉將訪問北京,美國政府為避免進一步引起軒然大波,故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採取了所謂不持立場的「中立態度」。

儘管如此,美國將釣魚島行政權交給日本的決定,仍激起中國海峽兩岸和海外保釣人士強烈反對。據楊振寧回憶說,「當時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大多是臺灣或香港去的,無論左傾或右傾,都反對日本佔有釣魚島。」楊振寧認為,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無可辯駁,而美國的立場明顯偏袒日本。美國政府在聲明中雖就主權歸屬表示中立,但在《歸還沖繩協議》中的模糊態度使日本自認為美國完全支持它,尤其是美國海軍在釣魚島保留靶場,這與美國所聲稱的中立立場相悖。釣魚島雖小,卻足以引發國際緊張局勢,美方必須做出進一步澄清。

海外這場保釣運動也引起中國大陸的關注。1971年9月25日,李我焱、陳治利等五名臺灣留學生組團從紐約到北京。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海峽兩岸民間的首次破冰之旅。他們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從晚上10點一直談到淩晨4點多。據當事人回憶,周總理談到保釣時說,毛主席稱「保釣運動是海外的五四運動」。中國作為二戰的戰勝國,怎麼能容許美國將自己領土一部分的行政權交給戰敗國日本呢?這是絕不能答應的。這一點和「五四運動」在邏輯上是一致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中日雙方原定不涉及釣魚島問題。而會談結束時,田中角榮首相突然主動向周恩來總理問及中方對釣魚島的態度。周恩來表示:「這個問題我這次不想談,現在談沒好處…目前急迫的問題是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有些問題要等待時間的轉移來談。」田中表示「一旦邦交正常化,我相信其他問題是能解決的。」雙方實際上達成擱置爭議共識。1978年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雙方也是這樣處理的。這種策略選擇對維護中日關係大局是有利的,但擱置爭議並不等於可以放棄研究。因為一旦日方不守「擱置」承諾,雙方關於釣魚島歸屬認知的爭議,會嚴重影響中日關係的發展。這是我當時就有的一種隱憂,所以從那時起我一直留意搜集有關釣魚島歸屬的各方文獻。

據我對大量相關第一手文獻的考據,可以斷定釣魚島列島確屬中國固有領土,其在1894年甲午戰爭之前既不是古代琉球國的島嶼,更不屬於日本。日本是在甲午戰爭中竊占臺灣附屬島嶼釣魚島列島,並利用《馬關條約》霸佔了臺灣全島50年。二戰後,必須根據日本接受的《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歸還中國。這說明,當年保釣運動的主張與要求是正確的。如果不持續地把這些歷史真相與法理公諸於世,或許還會有不瞭解事情真相的日美決策者幹蠢事,害人害己。因此,我從2011年起用了五年時間,從國際法角度把以往積累的相關證據鏈進行考證和梳理,撰寫了《釣魚島列島歸屬考:事實與法理》一書,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關鍵證據。該書被列入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於201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的不足之處是未記載楊振寧在保釣運動中的貢獻,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向楊老當面討教,彌補這一缺憾。

有幸與楊振寧先生談「保釣」

楊老得知我的想法後立即爽快答應見面。2017年6月13日上午,我在清華大學圖書館何玉老師陪同下前往楊先生的辦公室。當年96歲的楊老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精神矍鑠、行動敏捷、頭腦清晰,非常健談。他沒有半點架子,平易近人,可親可敬,如沐春風。他在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時經常會反問我一些問題,先加深彼此的瞭解,然後他會就我感興趣的問題給予深入細緻的解答。他的記憶力超強,對近50年前的往事和故人都能一一娓娓道來,令我獲益匪淺,至今心存感激!

楊老接過我的贈書立即仔細翻閱,並對我說,「這類書非常重要,因為我記得1962年中國和印度打一仗的時候,那時我在美國,(美國)一面倒地大罵中國。後來過了大概是一年或半年,一個英國新聞記者麥克斯韋(NevilleMaxwell)寫了India'sChina War。他根據印度給的檔案就看出來是印度挑起了衝突,尤其是尼赫魯非常自大,以為中國不行,結果敗得慘不忍睹。這本書出來之後,在西方影響很大,把整個事情扭轉過來了。」

楊老充分肯定我所做的研究,還主動向我提供了當年美國「老保釣」的聯繫方式,以便我瞭解更多情況。我對他說,「我覺得物理學研究是一個實事求是的、追求真理的學問。我們做社會科學研究實際上也是一樣的,特別是像釣魚島歸屬這種問題。要搞清楚這個事情的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它為什麼是這樣的,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思路。」

楊老說,「你講的非常重要。因為我覺得中國有一些寫傳記的人,他們不求其真。中國有個名詞叫作傳記文學,認為是文學嘛,那就可以加上去一些想像的材料…時間久了以後,人們就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了。」我很贊同楊老的看法,文學作品可以演繹,而領土歸屬考據則絕對不能如此。楊老的話語句句切中要害,使我更加堅定了信心與決心。釣魚島列島既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必須是世界上一流的才行,而不能只是躺在國外相關研究成果上吃現成飯。

50年前保釣的海外赤子

1971年8月,楊振寧與闊別22年的摯友鄧稼先在祖國首都北京重逢。他回美國之前在上海收到鄧稼先的親筆信,得知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研發出來的瞬間,不禁熱淚盈眶。

最近,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楊振寧和夫人翁帆編著的《晨曦集》(增訂版),首次披露了鄧稼先這封信的全文。拜讀那封信,或許才能理解楊老閱讀此信後為何會熱淚盈眶,為何在百歲誕辰演講中會緊緊圍繞這封信的內容,為何回到美國後立即投身保釣運動。鄧稼先50年前在給楊振寧的信最後寫了兩句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那次是楊振寧赴美留學後第一次回到祖國,並與鄧稼先重逢。當時楊曾提出回國服務,而周恩來總理則希望他留在美國從事理論物理學研究,並在促進中美關係方面發揮作用。於是,返回美國的楊振寧立即義無反顧地投身保釣運動。

為保釣宣傳籌措報紙的廣告費,三位「清華人」─楊振寧、現代微分幾何之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陳省身(1911-2004)和應用數學權威、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林家翹(1916-2013)率先簽名並捐款,帶動了600多位華裔教授、專業人士,以及2,000多名留學生在公開信上簽名捐款,共籌集到19,076.36美元,幾乎是版面費的兩倍。

據楊振寧回憶,1971年6月17日,美日雙方簽訂的《歸還沖繩協議》,須經美國參議院多數通過方能生效。當時一些參議員並不瞭解事實真相,也有些人反對政府把釣魚島交給日本,希望得到有關釣魚島屬於中國的證據,以便在參議院審議時提出反對或修正意見。另外,尼克森當時正在摸索打開美中關係大門,對在美華人的想法也想有所瞭解。同年10月29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審議歸還沖繩協定的相關聽證會。楊振寧、吳仙標、鄧志雄與約翰芬·查四位美籍華人出席。楊振寧發表證詞的要點是:歷史、大陸架地理狀況、法律記錄和臺灣漁民使用情況等都表明,釣魚島是中國臺灣的一部分,無庸置疑。釣魚島並不包括在1951年的《三藩市對日和約》之內。美國海軍錯誤地將這些島嶼看作是琉球的一部分。希望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停止美國對日本在釣魚島列島主權的事實承認。

同一時間,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美、日兩國政府公然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明目張膽的侵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海外這場保釣運動特別是楊振寧等人在美國參議院外委會聽證會上的證詞,在阻止日本通過美國攫取釣魚島主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71年11月9日,參議院外委會雖然批准通過了《歸還沖繩協議》,但就釣魚島的附加說明強調,「美國把管轄權交給日本,並不表示主權的轉移,也不影響任何一方主權的主張。」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儘管美國將該群島的行政權交給日本,但是在中日雙方對群島對抗性的領土主張中,美國將採取中立立場,不偏向於爭端中的任何一方。美國政府與國會的這一立場迄今未變。2021年2月23日,拜登政府執政後不久,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F. Kirby)一度失言稱,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支持日本,但三天后他便予以糾正,並稱「對由此產生的任何混淆表示道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由於海峽兩岸分隔,保釣人士左右兩派在國家認同方面尖銳對立,最終導致保釣運動分道揚鑣,偃旗息鼓。一些主張保釣促統的臺灣左派學子,甚至還被臺灣當局列入黑名單而難以返台,他們轉向大陸發展,吳國禎便是其中的一員。他1970年畢業於新竹清華大學後赴美留學,因參與保釣運動而無法回台。他1977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任職,1995年轉到清華大學物理系任教,曾任臺灣同學會會長。在吳國禎牽線和時任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薛芳渝的支持下,2007年9月27日,美國休斯頓大學退休教授周本初將珍藏的12箱保釣資料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

釣運文獻分別收藏於坐落在北京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的圖書館,藏品數量遠超過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三藩市州立大學圖書館。這絕非偶然,因為釣魚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臺灣附屬島嶼,當年投身保釣的海外精英中有不少是兩岸的清華人。2003年新竹清華大學收到葉光南兄妹捐贈的首批相關珍貴文獻,時任該校圖書館館長的謝小芩說,「保存海外留學生的思想文獻與生活記錄,不僅是校史的延伸,也是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

楊振寧熟悉的「老保釣」林孝信(已故),曾因保釣運動而長期滯留美國,終於1997年回台定居。他2006年將珍藏30多年的幾十箱釣運文獻捐贈給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之後他說:「每當有機會翻閱這些文獻,就好像看到過去蒼白的自我如何在不斷工作、歡笑、吶喊、掙扎中逐漸成長、成熟的痕跡。那真是我們一代人用生命寫的歷史文獻,捐出去猶如告別自己的過去,總有幾分難舍啊!但捐出去後我發現我的親家─清華大學圖書館非常善待她、重視她,並費勁心力整理她。」

已故王曉波的藏書也將贈送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楊振寧在保釣運動中發揮作用的相關原始文獻,將和它們一起永久保存在這裡。在臺灣同學會的鼎力支持下,2020年6月為紀念「保釣運動」50周年,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出版了《春雷回想: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口述史》,其中有59篇寶貴的口述史文章,記載了當年保釣精英的人生軌跡與情懷。

在臺灣,伴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年對立的左右兩派保釣人士也逐漸走到一起。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迄今一直積極參與保釣活動。陳美霞女士創辦的「釣魚臺教育協會」近年來為維護宜蘭縣漁民的切身利益,與日方在釣魚島海域的侵權行為做堅決抗爭,今年4月又舉行了紀念釣運50周年研討會。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幾十年如一日,親自組織多場保釣論壇。今年6月《觀察》雜誌社社長紀欣出版了《保釣運動50年:回顧與傳承》,使保釣精神薪火相傳。

在慶賀楊振寧百年誕辰大會上,楊老披露了50年前收到鄧稼先親筆信時的心境和50年後對摯友的告慰(見附文)。值此楊振寧百歲誕辰之際,衷心祝願楊老健康長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作者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