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研究-編後話

華人文化編輯委員會

《華人文化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共有六個專輯,包括壽慶專輯、新書出版專輯、活動專輯、追思專輯、學期報告專輯和研討會論文專輯各一。不計各輯引言或介紹,共收文廿九篇。此外,一般常規論文共五篇,「三餘劄記」十三篇,「群書評隅」三篇,「玉屑金針」訪談錄兩篇。現簡介如下。

第一個專輯為〈光耀香江:金耀基教授九秩壽慶專輯〉。金耀基教授為國際著名的社會學家,且以文學創作與書法見稱於世,曾擔任新亞書院院長(1977-1985)及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2-2004)。欣逢金教授九秩華誕,本刊特邀黃維樑教授與孫曉明先生主編壽慶專輯。本專輯收文五篇,包括訪談錄兩篇――毛昇博士〈金耀基談文學〉與黃、孫二位〈墨韻語絲有知音〉,散文兩篇――黃教授〈金耀基:從現代到傳統〉、游之夏〈劍河閃爍著金光〉,以及論文一篇――何善蒙教授〈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理論系統構建的第一人〉。五篇作品深入淺出,從學術研究、文學書法及生活往事等方面展現出這位年高德劭之文化名人的不同面向。值得一提的是,本刊同仁前此先後為楊松年教授、李明濱教授和金春峰教授分別組織過壽慶專輯,惜因版面有限,無法納入,承蒙友刊《國文天地》慨然安排刊登,十分感激。如今本刊終於首度發佈金校長專輯,雖以祝壽主題,卻依然保持著學術的高度。在此本刊編委會謹向黃、孫兩位專輯主編及金校長致以深深謝意。

第二個專輯為〈嶺表詩心:《嶺南近代詩詞叢談》出版專輯〉,由曾智聰教授主編。《叢談》為嶺南詩詞研究大家黃坤堯教授的專著,收錄論文廿二篇,可分為粵省詩詞學論述、香港詩詞綜覽、嶺南詩人與澳門三个區塊。全書描繪出近代嶺南詩詞的多維圖景,體現了近代嶺南地區包容多元的文化特質。本專輯收文五篇,包括陳永正、鍾東兩位教授的序文、黃坤堯教授的緒論,以及程中山、曾智聰二博士的書評兩篇。透過五篇文章,讀者當可舉一反三地了解近代嶺南詩學,並進一步通讀黃教授的全書,獲得裨益。

第三個專輯為〈中文大學「2024-2025年度對聯創作比賽」專輯〉,由黃小蓉博士主編。過去一學年,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語文教學組籌辦的「2024-2025年度對聯創作比賽」,由2024年9月中旬開始徵稿,並於2025年4月上旬舉行頒獎典禮。本刊編委會特邀籌委之一的黃小蓉博士擔任專輯主編,專輯收文六篇,包括評判頒奬禮演講辭三篇及籌委相關文章三篇,記錄是次比賽始末,並促使讀者思考對聯創作的技巧和意義。

第四個專輯為〈役己揚善:陳慕華教授追思專輯〉,由馮以浤先生主編。陳慕華教授為國際知名的胸肺科專家,晚年更致力於歷史寫作(包括香港醫療史及教育史等)。2024年9月,年屆八五的慕華教授在加拿大息勞歸主,聞者莫不嘆惋。故此,本刊編委會遂邀請慕華教授中學同窗及多年工作夥伴馮以浤教授擔任追思專輯主編。由於邀稿需時,兼以十二卷二期稿擠,唯有將追思專輯延至本期推出。專輯收錄追思文章五篇,作者包括慕華教授尊夫楊保謙醫生、同窗馮以浤先生、著述夥伴黃大偉醫生、同校師妹楊悅庭博士及校史研究隊友陳煒舜教授,五位作者從不同角度將自己與慕華教授的因緣娓娓道來,頗耐回味咀嚼。

第五個專輯為〈「杜詩、杜詩學研究」專輯〉,由李宜學教授主編。李教授一向在中央大學中文系研究所課開設「杜詩專題研究」課程,每次都會帶引修讀同學細讀原典、考辨研究資料,並在最後一週舉辦論文發表會。承蒙支持,特揀出羅健祐、吳紘禎、呂牧昀三位同學的論文,編成本專輯,三文皆涉及杜詩、杜詩學,洵然雛鳳清鳴,值得學界拭目關注!

第六個專輯為〈風雅傳承:第三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續輯〉,由程中山博士主編。編纂上一期時,本刊已偏勞程博士為該會議主編專輯,收文七篇。茲再接再厲,重邀程博士負責續輯編務,收錄會議論文五篇,作者來自不同世代,既有資深學者方滿錦博士,復有史洪權教授、梁德華博士等中生代學者,且有莊文龍教授、陳康濤博士等青年穎秀。五篇論文的主題皆以清末民初以來的傳統文學為主題,涉及詩歌別集、體裁、詩論乃至典籍箋證等方面,讀者自可依照興趣而研讀。

本期共收錄一般常規論文五篇,作者有李慶、徐瑋、汪世基、郭基泰、羅永昌諸位。論文主題包括道家思想、佛教詩學、近代詞學、書法及古蹟踏查報告等方面。

「三餘劄記」欄目首篇為龔鵬程校長〈遼金元殖民了中國?〉,討論中國文化傳承脈絡,振聾發聵。此外,金春峰、黃靈庚、羅秀珍三位先生身為資深學者及教育工作者,持續著述事業,乃特收錄三位新書之序跋各一篇,以作勉勵後學之用。陸潤棠教授談及弗萊(Northrop Frye)的戲劇理論,不乏灼見。趙孝萱教授對臺灣高校研究倫理的針砭,鞭辟入裡。而孫金君女士介紹張大千的生平畫藝、王立新教授回憶自己與金春峰先生的交誼、施志咏博士講述自己與諾獎得主莫言的長期互動,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復次,本期收錄遊記四篇,計有潘銘基教授之南京古蹟遊、俞肇熊教授之粵西遊、關子尹教授之蘇格蘭遊及包涵博士之荷蘭遊,讀者不難感受到思古之幽情、念舊之慨嘆、故國新貌之感、民胞物與之心。

「群書評隅」欄目的書評三篇,依次是楊惠南教授談黃啟方院長新著《憩寂室詩詞稿》、張灼祥校長對范旭崙先生《容安館品藻錄》的閱讀心得,以及陳躬芳女士對《潘廣樑札記:一個香港人的時代紀錄1920-1970年代》的探討。

「玉屑金針:學林訪談錄」欄目收錄文稿兩篇。第一篇的主角為香港大學退休教授、新詩及翻譯研究專家張曼儀教授,由陳意林女士訪談及整理文稿。第二篇是教育家馮以浤教授的校史訪談錄後半,本期續完。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主角中有三位都在今年九十初度,除了前文提及的金耀基校長外,金春峰教授和馮以浤教授都是本刊的長期支持者,在此敬祝三位前輩壽比南山、繼續為學界後進示以周行!本期封面,我們邀請謝孟人女士繪製企鵝暢泳圖,以消此酷熱。對聯仍由陳煒舜教授所撰,胡詠怡女士手書,聯云:

載泳載翔,企者玄黃皆可立;

亦魚亦鳥,浩然溟涬本同科。

《老子》雖云「企者不立」,而企鵝毛色有背玄而眉黃者,恰好對應天地之色,入水暢泳而如翱翔天際。李白〈日出入行〉云「浩然與溟涬同科」,企鵝有之。唯願世人見企鵝之載泳載翔,而能消此熱毒,以臻無暑清涼之境。

 

編輯委員會

2025年8月1日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