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位未定?

晏揚清 本報主筆

    全世界大概沒有像台灣這樣的地方,統治者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國家,也不願意告訴人民國家的名字,而人民也普遍不願意搞清楚自己國家的名稱,然而,不論是政府或人民,又不斷想要參加聯合國、參與聯合國的活動。這是一個以愚民為樂的政府,這是一群寧願愚昧為樂的人民。

    近日「台灣地位未定論」又在台灣掀起熱議,事情起因是美國在台協會(AIT)認為中國大陸刻意扭曲二戰時期的文件。AIT的意思是,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這些文件都沒有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因此大陸企圖藉這些文件正當化對台主權,是敘事錯誤。稍後美國國務院認同了AIT的說法,重申美國不認同中國「刻意扭曲二戰期間文件來脅迫台灣、企圖征服台灣的行動」。這就遭外界解讀為美國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

    針對美國的表態,我們的外交部則表達「感謝並且歡迎美方對中國扭曲二戰的相關文件言論進行駁斥,特別是公開、明確的重申美方對台灣的政策立場,駁斥中方虛假不實的論述,以及再次展現對台灣國際參與的堅定支持。」而新任民進黨秘書長的徐國勇則更進一步指出,「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不要黑白講」。

    從歷史事實來看,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接受盟國的降約,其中當然就是以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為基礎的。其後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的代表陳儀在台灣公會堂接受日本在台灣的總督兼司令官安藤利吉降書。受降儀式結束後,陳儀發表廣播演說,稱臺灣及澎湖列島已重入中國版圖,臺灣光復。當國軍接收部隊抵達基隆時,根據時人的記載『「臺灣人誦著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詩句,唱著歡迎歌,歌詞是「臺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清,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六百萬民同快樂,壺醬簞食表歡迎」,熱烈歡迎國軍進入臺灣。」顯然台灣人非常歡迎終於可以擺脫殖民者的統治,而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中國人了。

    其後國共鬥爭,造成中國內戰,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台灣,實際上就是因為內戰,中央政府從首都搬到台灣來,如此而已,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沒有任何疑義。美國人對國共內戰事實上也承認雙方的交戰,只是到底要不要放棄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轉而承認中共,美國人還說不準,所以才有國務卿艾奇遜的「等待塵埃落定政策」。1949年初,艾奇遜接任國務卿,對台灣問題他說:「中國人已經管理臺灣四年了,美國和其他盟國從來沒有對其權力和這一佔領提出過懷疑。當臺灣成為中國一省時,不曾有人從法律角度提出質疑。因此,這已被認定為是符合約定的。」很明顯的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承認台灣回歸中國。

    在國共內戰最後階段,美國對中華民國政府事實上已經「撒手不管」,轉而考慮承認中共,1950年1月12日艾奇遜公開說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即今日的第一島鏈),北從阿留申群島南到菲律賓,刻意沒有提台灣,他顯然的認為台灣不是仍由中華民國治理,就是未來可能由中共治理,而其核心即是,台灣屬於中國的。1950年6月以後韓戰爆發,杜魯門總統又重新支持中華民國,此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雖在台灣,但處在「動員戡亂時期」,仍在計畫反攻大陸,也就是說中國仍處於內戰狀態。

    今日民進黨及一些搞台獨的人士,往往以舊金山和約沒有提到台灣、澎湖、南沙、西沙歸還中國來說事。事實上舊金山和約最重要的當事國除了美國、日本,最重要的應該是中國,但是正因為國共內戰方酣,為此中國就沒有代表參加,如果有參加的話,相信國共雙方都會堅持對台灣的主權。

就因為舊金山和約牽涉到台、澎、西沙、南沙的歸屬,而歷史上他們均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中國沒有代表參加。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美國乃要求中華民國與日本單獨談判,其後才有《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在其第十條中明確指出台、澎居民改為中華民國國籍:「就本約而言,中華民國國民應認為包括依照中華民國在台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台灣及澎湖居民及前屬台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後裔。」事實上,美國與日本承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

    1954年美國和中華民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中華民國對台、澎的主權更進一步的獲得國際條約的承認。須知道在國際政治領域中,條約只能在主權國家之間簽訂。所以,現實的情況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份。

    賴清德、蕭美琴、徐國勇(前內政部)之流,受中華民國供養,卻又不承認中華民國,真令人不恥。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