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台灣能源問題盲點-意識形態
林際健 前工研院研究員/本報主筆
蔡政府一執政時就派某部長到德國考察終結核電,居然有了巨大發現,德國辦公室不用開冷氣,在德國風電非常充足,回國後即表示廢核可也。殊不知人家德國地處高緯度的國家,最南邊緯度都有50度而台灣緯度是在24度左右,非但氣溫差距巨大,更重要的是人家地處盛行西風帶上,跟台灣地處亞熱帶是絕對不同的。德國人家敢廢核還有一點是台灣沒有的,就是鄰國法國有七成能源來自核電,電網是相接的,有需要時還可以買電。而台灣四週環海,電力只有自給自足!
太陽能發電在台灣算是最能補充電能的能源,因為在炎熱夏天的空調用電量跟太陽能發電量是成正相關的。但是在雨天中太陽能發電的效率就大打折扣,還是得靠天氣配合。像上個月因颱風影響,天空雲層滯留台灣近半個月,太陽能發電量就大幅減少,如果太陽能佔比過高,那就會成為台電的災難。
風力發電在夏季效能也不靠譜,尤其在高溫下風電常是無風發電幾乎是零。而台灣用電高峰在夏月,正是風電發電低潮期。而冬季時風電特別能發電,如依購電合約,台電必須在不缺電下高價購入風電,這將使台電財務拉警報。
我們來對比中國大陸的太陽能與風電發展情形,大陸幅員廣大,最東與最西日照時間比台灣多5個小時,如台灣日照從07時到17時計11小時。而大陸從早上05時到20時都有日照,長達16小時。對電力調配比台灣更具優勢,另外大陸的西北沙漠地區建立太陽能發電站也具有優勢。
再從大陸南北近5,000公里,從亞熱帶到跟德國相當的溫帶,風力發電資源可以說得天獨厚,西電東送北電南送都是提供穩定電能的好電力結構。
台灣的能源戰略除了油氣資源考量外,特別應考慮地理因素。台灣四周環海,緯度在24度左右,太陽能風電是可考慮,但配比不能太高應在10-15%之間。如能跟大陸和平相處,天然氣佔比也不能太高,最多15-20%。因為颱風等特殊天候因素,萬一干擾時間過長就會影響能源安全。乾淨的基載電源應該比照日本使用核電且佔比應維持在20%以上。
能源安全只要不要意識形態作祟,是風險評估的選擇題,比如煤電的風險除了PM2.5外,重金屬空污對健康問題與酸雨對農作與建物傷害的評估不應被忽視。太陽能與風電的不穩定性對電網的損害,如何搭配電池儲能系統來平衡,是不是應列入考量呢?最乾淨的核能發電風險如何可控,以台灣使用40年的經驗數值,零傷害,也應受到重視。另外,台灣規劃的核電廠每個廠區都至少配置了四個機組以上的容量,是個可長可久的規劃,也應被台灣民眾了解。
總之,能源問題有很多專家的見解,在台灣都被忽視。所有問題都被導入意識形態,台電不敢放下核四是因為台電的財務結構如沒有專款,台電因核四的債務就會宣告破產。那目前台電因風電太陽能購電成本激增的做法,只有政府每年補貼跟漲價一途。為騙民眾,漲價都漲到工商業去了,民眾是漲不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