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看兩岸

丁鯤華/大陸台商

元旦假期,天津街頭人流、車流匯聚,市面逐漸恢復往日的熱鬧景象,讓人對新年新氣象充滿期許。回想過去這一年,無論是俄烏戰爭、新冠疫情、通貨膨脹、極端氣候等震動全球的負面因素幾乎未見改善,全球化、自由化以來好不容易成型的世界金融、經貿秩序搖搖欲墜,國際政治、經濟也更加朝向兩極化發展,世界沉溺在爾虞彼詐、波詭雲譎的氣氛中,以致人心焦躁不安;而兩岸局勢在政治野心家的煽風點火下持續陷於緊繃,更考驗大家如何在混沌中沉穩應對,並且廣開思路,才能轉化逆境,讓光明重現。

大陸方面,因疫情三年來採取 「社會面清零」的嚴格管理方式,除全國限制人員出入境及入境隔離「14+7」天外,各地實施核酸篩查、健康碼管理及程度不等的封控,企業因防疫不力而被要求停產、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不但影響經營獲利,更嚴重衝擊日常生活與消費,使人民對未來的預期受到焦慮。而企業在投資、設廠、設備安裝、人員流通上無法正常運作,也限縮外資、外貿成長,削弱經濟發展的活力。

我們理解非常時期政府以人民生命安全作為優先考量,如今疫情管控放寬,要讓經濟回歸常軌,首要就是盡速恢復企業與人民的信心,以更開放、積極的態度吸引外資,穩定進出口,使市場與經濟快速回血。以中國人的勤奮與智慧,我們相信在中央經濟會議和各省市政府的振興政策支持下,只要人民有錢賺也敢花,由14億人民共同推動的生產與消費循環很快就能再創一個高經濟成長的局面。從現況來看,新冠疫情的衝擊已逐漸收窄,預期3、4月可趨於緩和,使平均經濟增長達成每年5%的水準。

台灣方面,2023將是相對辛苦的一年。由於人口所支撐的內需市場有限,台灣經濟成長以外銷為主,又以晶片、半導體材料等電子科技產業為大宗,約占外銷產品的60%,而最大的貿易對象及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就是大陸。2022年1至11月台灣對大陸進出口總額為2,945億美元,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為2,191.7億美元,同比減少2.9%,這是近十幾年來大陸由台灣進口額首見下降,值得關注。

展望未來,在美國實施「晶片法案」及限制高科技產品對大陸出口之下,世界供應鏈仍將繼續分裂、重整,淘汰加劇,會對台灣出口產業造成衝擊,因此無論是「台綜院」或台灣「中研院」對2023的台灣經濟局勢都不敢過於樂觀,預估GDP僅增長2.5%左右。但大陸是台資企業投資最集中的區域,未來也仍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如何在全球經貿低潮中,重新集結動能,配合大陸疫後市場反彈的商機,創造更多合作共贏,是台商現階段的努力方向。

就兩岸關係而言,美國為鞏固其世界霸權地位,以維持台海現況、維護亞太和平為藉口,實則利用台灣牽制大陸、打壓其政治及發展空間的陽謀早就舉世皆知。近來美國發佈「國防授權法案」將對台灣進行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更在中、美關係及未來台海局勢投下新的變數。但這些年台灣民眾觀察「歹戲拖棚」的俄烏戰事,逐漸看清此一戰爭,本質就是美、歐結盟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台灣若沒有「避戰」的智慧,早晚也會和烏克蘭一樣,美好家園淪為戰場,還得驅趕子弟為別人打仗。因此,台灣人民對於「台獨」是否為未來選項、兩岸是否能維持現況、台灣人民是否有拒絕戰爭的權力、徵兵制延長役期的意義以及台灣過度武裝的必要性……開始有更多冷靜的思考。反映在最近這一次台灣縣市長及地方民意代表「九合一」選舉中就是民眾對民進黨「抗中保台」的口號趨於冷感,對民進黨標榜的清廉執政也開始產生動搖。

一個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民生樂利的台灣是全體民眾的共識,而其前提就是和平,尤其兩岸同為中華兒女,可以直接對話,無需訴諸槍炮,更何況是親痛仇快無意義的代理人戰爭?但民進黨執政當局的策略方向,卻始終拒絕與大陸溝通往來而一意備戰,這不僅背離台灣民意,更是下一代繁榮發展的重大隱憂。事實上,我所認識的台灣人都反對戰爭,支持和平;我們相信「一國兩制」或「一國一制」的選擇不必急於一時,伴隨時空變化,未來統一可以是兩岸自然交融的進程,而一個中國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對子孫和歷史文化才是最好的回歸。

亂世如晦;在俄烏戰火未歇,全球金融、能源、原物料供應劇烈波動之際,2023年的黯淡開場對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生存、發展都意味著衝突、轉變與風險,對企業或個人來說也會帶來更多挑戰,然而,因禍得福的「機會」往往也隱藏在變動與混亂之中,2023新年伊始,我們為兩岸祈福,期望在大變動的環境中,大家能以大眼界、大智慧、大慈悲為兩岸找到更好的出路,重展中華民族和平、繁榮的新篇章!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