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 〉的前世今生

主講人 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10月11日下午,人文風名家論壇系列講座——《〈楚辭〉的前世今生》在郁文A406順利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煒舜先生擔任主講人,中文學科顏煉軍、潘德寶、項鴻強三位老師出席,學院數十名本科生、研究生彙聚現場聆聽。

陳煒舜教授先從《九歌》的起源談起。據《山海經·大荒西經》中的記載,夏啟從天庭偷來歌舞傳到人間供自己享樂,這支歌舞就是所謂的《九歌》/《九辯》,“辯”是跳舞的意思。接著,陳教授又由文夫人和楚令尹子元關於“萬舞”的典故,展示了“萬舞”與《九辯》的關係,以及其功能的變化。

隨後,陳煒舜教授提到了作為南音之始的《候人歌》,這篇短歌作為南音的濫觴,展示了楚辭的四個基本特徵:強抒情性、偏於哀怨、採用兮字、奇數句式。而來自楚康王時代的《越人歌》,是早於屈原200年左右的作品,可看作是《楚辭》前身。據《說苑·善說》記載,《越人歌》是鄂君子皙請據古越語翻譯的。陳煒舜教授特別提到,現代學者以古泰語對越人歌原文破譯後發現,其名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乃譯者加工的結果。正如倉央嘉措漢譯詩中的名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乃曾緘先生翻譯中所加。在詳細講解《楚辭》“前世”之後,陳煒舜教授以文本串聯的方式,為大家具體展開了《九歌》的流傳與影響。他以《大司命》為例,作了精彩的文本分析,並聯繫世界神話中的同類主題,說明大司命是掌管人類生死的神。比如,陳教授舉了古希臘神話中冥王哈迪斯和冥後珀耳塞福涅的故事。強大如冥王無法掌控愛情,大司命也是如此,結尾體現了屈原對於楚國宗教體系的叩問。

最後,陳教授談了楚辭的餘響。他以劉項楚歌為例,由虛雲法師對於劉項楚歌的質疑引出話題。他認為,由於楚歌的情緒偏於哀怨和負面,因此劉邦和項羽的楚歌或是一種楚文化的傳承,是興之所至的即興高歌而非文人式創作,代表了更為原生態的楚歌傳統。陳教授講解了《大風歌》和《垓下歌》的句式章法,指出奇數句的特徵,讓詩歌伶仃突兀,缺乏穩定感,這種語感和節奏呼應了悲憂無奈、惝恍無依的情緒。最後,以漢昭帝《黃鵠歌》和漢靈帝《招商歌》兩例,講解了四言、七言與楚歌融合的形態。

講座結束後,陳煒舜教授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對騷體與情緒之關聯、屈原人格對楚辭後續發展的影響,楚辭中的浪漫主義元素等相關問題做了解答。本次講座氣氛輕鬆,深入淺出而充滿啟發。陳煒舜教授風趣幽默,以飽滿豐富的學識旁徵博引,跨越多種外語和方言,聽眾隨著陳教授的講解時而深刻思考,時而會心一笑,不僅瞭解了《楚辭》的前世與今生,也對思考方法和學問之道有了新的認識。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