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11-08 同修:如何運用宗教養生? 張家麟/淡江大學教授 前些日子(10/18)中午,應台北「至善扶輪社」之邀,花40分鐘,與社友分享「同修:如何運用宗教養生」此問題! 我擱置食物、藥草養生,只言宗教養生中的「身體健康、心理安寧、靈性超越」三個範疇。我從「跨宗教、同修、環境」三個變項,來看如何調養我們的「身、心、靈」。 在身體健康部分:藥王孫思邈(581-682)活了101歲,因此,他的搓頭、搓手、按耳、揉臉、叩齒、嗽津、轉睛、擺首、揉腹、企站、提肛、扭腰、擺動膝蓋等13種體操,自不可少。 另外,當代中醫學院創辦人陳立夫(1900-2001)也活了101歲,他以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向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攥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等「馬王堆八鍛錦」健身操養身。 其中「雙手托天理三焦」一式,也是日本天皇御醫莊淑旂(1920-2015)、台塑創辦人王永慶(1917-2008),將之延伸出、改良,而變成當下流行的「毛巾操」養生術。 以健康身體為基,追求「心理安寧」,達身心平衡之境。 欲求心理的寧靜,我以為三教皆以「禪定」之方因應。儒強調寧靜致遠,釋主張禪定生慧,道著重坐功調息吐吶。 而在「空」的追求,儒行禮記禮運大同、濟弱扶傾,釋欲放空色受想行識「五蘊」,道以慈儉讓為「三寶」。當慾望降低,生活簡約,利他而行,自然快樂隨之而來! 另外,儒者以孔孟為至聖、亞聖先師,佛子以佛陀為師,修道者則以老子為師。祂仨人,是我們待人處事,入世、出家,學、修之典範。 最後,我認為在養身、心、靈三層次中,最難實踐功夫的是「靈性之超越」。 因為,身、心康寧,皆可以自己修練。而靈性之超越,則須由「人性」轉成為「神性」,屬於「利眾」之偉大行徑。 儒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漸進式的「仁愛」,及為族國殺身成仁、捨身取義之「大愛」;釋以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不信任、不原諒的人;道以「養而弗恃、為而不有、功成弗居」;為境界。 這三種情操,皆屬「利他主義」;只問眾生、蒼生之大利,不計個人之小利。此三類「人」,已達「神」之境。 因此,儒生對「法施於民、能防外患、能消大災、忠勤於事、以勞定國者」,則祀之。稱之為利益族國大眾之「功國偉人」。另外,儒者又以為「天地萬物之根,祖先人之根」;進而敬天地、拜祖先,勿使民毋忘根本,務要飲水思源,食果子拜樹頭。 釋門以實踐「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之三法印者,稱之為「佛」,又名「覺者」。是佛子在「修菩薩道」,覺有情眾生之外,最高的「修佛」境界。 修道者,則以「善建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為「道之神靈」。果能如此,稱「道」為「谷神不死」,「玄牝之門」即是「道」;有祂,從此生生不息。 我鼓勵扶輪社的朋友,在社內、家中皆宜,務必尋找志同道合的「同修」。一起用宗教之方,頤養自己的身、心、靈。 當然,少不了以「祿」金錢作為基礎。在衣食無虞時,作作毛巾操、打打八鍛錦、運作藥王養生13法來養身體。每天再擇10-20分鐘打禪、靜思,求心理康寧。身心平衡發展後,再求自我超越、利益眾生之「靈性」實踐。 這種將三教養生之方皆為我用,天天運行,就容易達身康、心寧、靈性脫俗之境。果能如此,同修彼此相互扶持、砥礪,誰曰不宜?! Related Topics 張家麟 文章導覽 < 屏東縣長候選人蘇清泉東港音樂會萬人竄動! 韓國瑜、李四川、羅友志、羅智強等到場站台助選!宿裡的疾 痴而生病 > You Might Also Like 正名聯合國2758號決議 美國麥卡鍚主義復活 美國盛世末日 蘇利文結束北京行 世局會變嗎?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