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在那裏?談宗教領袖養成與傳承

文-張家麟/真理大學教授

日前,接受天帝教「宗教哲學社」之邀,以〈魅力在那裏?談宗教領袖養成與傳承〉為題開講。

    我從宗教學角度提出一個問題:

    為何人類在各個朝代,會有新的宗教出現?我以為常與不世出的宗教領袖有關。

    像孔子、佛陀、老子、耶穌及穆罕默德,皆具獨特的宗教領袖魅力(charisma)。在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吸引眾多信徒跟隨,也就各自開創了儒、釋、道、耶、伊斯蘭等宗教。

    對此,宗教社會學家韋伯(1864-1920)並未明說宗教領袖有什麼魅力?

    我只能依他對政治領袖的「魅力」提出解釋而加以揣摩。他認為極少數的領袖擁有「天縱英明」的天賦。他能帶領民眾跟著他的腳步前行,進而得到統治合法性的支持。

    韋伯論「先知」的預言能力,是指天生氣質「與眾不同」,能夠吸引徒眾跟隨。我再將之平行移轉,用它來詮釋宗教領袖的「魅力」。

    像耶穌就曾預言,信上帝的基督徒得永生,未來會在天家相會;至今得到全球眾多信徒的確信。同樣的,出現在佛陀宣稱,信徒唸「阿彌陀佛」聖號者,未來能到無憂無慮的西天極樂世界。

    明朝中葉羅祖(1442-1527)創立羅教,也曾指出未來世界,無極父母在真空家鄉與靈兒相會。至今天,台灣齋教、一貫道、無極天元宮系列的道親、徒眾,深信無生老母派遣彌勒佛來世界收圓普度92億靈兒。

    除了先見之明外,尚要有出眾的外表、氣質及口語表達能力。放眼看去中、外開宗立教的教主,常有此特質。

   年輕時的星雲法師剛到台灣,掛單、宣教諸事不順。然而,他具玉樹臨風的氣質,結合教唱梵唄、書寫作文,吸引第一批宜蘭女性信徒跟隨。從此,他的弘法宣教步入坦途,創建佛光山宗派。

    類似的尚有證嚴法師,她像慈母般的氣質,以救苦救難的理念、演說,常打動人心。早期的《靜思語》,重新解讀佛法的「善行」、「大愛」。大愛電視台開播,她每天無遠弗屆的開釋信徒,迷倒眾生而願死心蹋地的跟隨她。

    在我看來,宗教領袖的「魅力」不僅於此。

    在各教派發展史中,尚可以見到「弘法與創見」、「苦修與禪定」、「神通與演科」、「神學與宗教學」及「管理與世俗」等幾種類型的「魅力領袖」。

    以弘法與創見為例:像唐朝的玄奘法師(602-664),講經弘法辯才無礙,被太宗、高宗尊為國師。宋末元初,丘處機(1148-1227)深入大漠,說服元太祖成吉思汗,勿任意用鐵騎踏破華夏文明;亦在北京開展全真教派。

 當代天帝教首任領袖李玉階(1900-1994),常以魅力性的演說廿字真言,闡述法天奮鬥精神。以兩岸和平交流為職志,教導弟子課誦經典消彌戰爭。再持修、傳授天人炁功,也自成一家之言。

    再以苦修與禪定來說:摩訶迦葉長期苦修坐禪,深得佛陀的認同,留下師徒二人「拈花微笑」的禪偈佳話。達摩祖師(382-536)曾在河南嵩山洞裡坐禪八年,贏得了大乘佛教禪宗一世祖的尊稱。當代心道法師塚間坐禪三年,吸引徒眾跟隨擘建靈鳩山。

    三說神通與演科:正一道教第一代張天師(34-165)神通書寫《南北斗真經》,創五斗米法會。至今仍然在道教、民間宗教、儒宗神教等廟宇或鸞堂,看見經團、經生、信徒課誦此經,道士、鸞生在作禮斗法會。

    日本天理教教主中山美伎(1798-1887)通神寫《神樂歌》、《御筆先》,其弟子飯降伊藏(1834-1907)寫《御指圖》;成為該教不朽的經典。美國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主約瑟夫.史密斯(1805-1844)通神發現《摩門經》,為該教的圭臬。

   天帝教第二任首席李子弋(1926-2016)教授,年輕時通神,書寫《天人日誦大同經真經》、《天人親和真經》。為本教確定共同唱誦經典。

    四說神學與宗教學的融合,形成了宗教領袖的魅力。

    受過制度性神學教育的天主教現任教宗方濟各,長老教會馬偕博士(1844-1901),現在流亡印度的西藏達賴活佛,及法鼓山的聖嚴大和尚;他們的宗教學造詣亦佳。彼此融會貫通後,再運用其思想化解當前人類的困境與問題,進而作出影響世人的重大貢獻。

    最後,談管理與世俗型魅力:這類的宗教領袖,以民間宗教寺廟負責人居多。他們沒有上述的魅力,只以「管理寺廟」見長。如大甲媽祖廟領袖鄭銘坤,每年組織動員、系統行銷大甲媽遶境,贏得了信徒諸多的善款及該廟聲望。

    類似的尚有礁溪協天廟領袖吳朝煌、基隆代天宮主委林本源教授、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主委蔡輝龍、台北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艋舺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緯、台中樂成宮董事長郭松益、台南大觀音亭興濟宮侯明福、高雄意誠堂主委洪榮豊等人。

    他們都是在地的鄉紳,長期紮根寺廟,虔誠信仰。既未通神演科,也未弘法宣教,只具管理之能力,而被信徒、地方派系支持。長期代神宣示,代天宣化,是台灣諸多廟宇領袖縮影,是另類的宗教領袖魅力。

    這五種宗教領袖魅力,深具本土性及全球性、傳統宗教及新宗派之特色,可以補充韋伯的論述。

    當開山祖師不在時,各宗教只能寄望制度來培養宗教師。用「宗教師群」傳承祖師爺的典範,及其經典內涵。如此,宗教才可大可久。在此可說一項法則,「制度性養成宗教領袖,其魅力愈強,愈來開展宗教」。

   反之, 如果一心一意的只靠神明教功夫,顒望神通師父再現;而不盡心竭力投入宗教師的養成教育。非常可能出現宗教老化,後繼無人的斷層危機,也可能促使宗教萎縮或泡沫化。

    我們也可下一結論:「宗教領袖制度性傳承,帶來宗教穩定;反之,宗教領袖斷層,宗教可能相形萎縮凋零」!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