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04-13 俄烏衝突情感投射 流彈亂發「疑美論」發酵 作者-張競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今日俄烏衝突發展情勢,台灣處境能否比擬?社會各有解讀,但政府對其不同意的論調頻頻進行政治指控。 今年初俄烏緊張情勢升高,農曆年前政府國安高層透過召開會議,層峰指示裁決事項,將臺灣與烏克蘭所面對境遇連結,並藉此建構心理情感投射方向,此作為便一舉設定了當前政治指控風潮之炸彈引信。 最近針對俄烏衝突軍事攻防情景,國際社會不同國家各選邊站,針對莫斯科推動政治譴責、經貿抵制、金融封鎖以及活動排除等施壓手段,國內綠營以及隨附其活動之各個社會團體及政治人物,紛紛在情感自我投射作用下,開始針對台灣內部「疑美論」、「小國不挑釁論」以及「抵抗無用論」,進行口誅筆伐發動攻勢,霎時讓人感到流彈亂發散射各方,但亦讓各方感受到言論肅殺氛圍。 疑美論源自棄台論 其實此等針對藍營以及統派政治人物與學者所提「疑美論」、「小國不挑釁論」以及「抵抗無用論」之政治指控,早在二月底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前就已存在,特別是當許多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之政治學者與媒體評論家,曾經在不同場合與透過各個管道多次提過「棄台論」,因此由該等論點逐漸匯聚衍生出前揭「疑美論」觀點。 至於綠營所指控之「小國不挑釁論」以及「抵抗無用論」,其實都還根本不成氣候,透過自我想像將其當回事來認真應對,顯然是過度高估此等觀點之影響力。綠營在策劃與發動與論攻勢時,最好還是掂掂對方斤兩,假若應將論述並不完整,思慮亦欠周延,對社會人心並無推移作用之論述當成目標,恐怕是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更讓台灣鄉親與社會賢達認真關注此等論述。 在各個不同社會之論述價值,其實是要由針對該論述所產生反論述力道來判定,只要是愈讓當權者感受到壓力之論述,都必然會受到當權者透過不同管道與方式加以駁斥與批判。因此當官方反彈力度愈強時,就更可證明此種論述愈讓其感到不安,當然亦將會同時證明其內心認為社會群眾會接受此等論述觀點,因此才有必要採取行動加以反駁,以免影響其掌握政權之安定性,衝擊其繼續推動施政落實政策之意圖。 美國外交的現實與無情 所以若是「疑美論」在台灣社會被所有鄉親當成個笑話,綠營政治人物以及隨附性社會團體,怎麼會必須氣急敗壞地發動力度如此強勁之反撲逆襲?吾人必須理解到「疑美論」能夠在台灣社會被接受與重視,確實是有其歷史淵源,其不僅是源自從前清時期開始與美國多次交手之慘痛經驗與教訓,更有近代冷戰時期美國外交合縱連橫過程中所顯現之無情。假若當朝僅是選擇性地檢視歷史,然後不對華盛頓政策變化保持戒慎恐懼,這未免是曝露出太過天真之國際政治外行作風。 其實當前綠營高層本身亦有相當程度接受「疑美論」,否則外交部長吳釗燮不會在接受外國媒體採訪,被直接問到美國是否援助我方時表示:「美國是否協防臺灣是由美國自行評估。捍衛臺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臺灣必須做好自我防衛的準備。我方相信美國信守《臺灣關係法》的承諾,提供我國防衛性武器。」從回答字辭中,其實就是對兩岸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會來援助台灣,仍然是有所懷疑! 俄烏衝突發生後,民調數字開始產生嚴重變化,民眾認為兩岸衝突後美國不會出兵援助台灣之百分比數字升高後,吳釗燮部長更在立法院答覆立委江啟臣詢問強化臺美關係具體計畫時表示:“我們的態度一向是防衛要靠自己,要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購足必要武器。”但卻對於美國是否必然會在兩岸衝突時前來援助,保持避而不答態度,顯然就是內心亦無把握。 美國強化「以台反中」 再加上過去數日美國副國務卿許曼在國會聽證會發言時,呼籲北京記取俄國教訓,若是以武力入侵台灣,必然會引發國際社會回應。同時財政部長葉倫亦在放話,假若中國大陸入侵台灣,美國亦準備比照美國與盟友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模式,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再加上日本共同社報導聲稱,美國眾議院議長啟程出訪亞洲,將有可能到訪台灣,其實都顯現出華盛頓與東京都理解到台灣社會人心不安,所以才要拿出此等姿態加油打氣,以免讓其以台反中政治布局板塊鬆動。 台灣社會確實存在著「疑美論」,那是不容綠營與隨附性社會團體政治放話所能否定之事實;藍營與統派政治人物並無本事倡議「疑美論」讓其成為風潮,所有「疑美論」都是源於美國面對國際事件所採應對策略而起。所以要讓台灣民眾仍然相信美國力挺綠營,維護「美國撐腰抗中保台必勝必成論」之政治票房,靠著鎖定藍營與統派發動輿論攻勢是完全沒有效用,台灣鄉親不會買帳,所有關鍵還是在華盛頓拿不拿得出牛肉來! 〈本文經作者同意 轉載自菱傳媒〉 Related Topics 張競 文章導覽 <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自己頭上才是一座山一位退伍飛彈上校的兩岸思維 > You Might Also Like 法務部檢察官綁在一起司法能清嗎? 天才的執政當局能源政策 中共對台灣當局失望後會如何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