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烏克蘭-外交的尷尬

文-牛軍 / 北京大學教授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干涉正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中國的烏克蘭政策正陷入少見的尷尬。從烏克蘭局勢動盪開始,中國傳統媒體就將報導和評論的焦點集中在美國、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所謂大國博弈,其次則是所謂的“西方介入”。這種一貫的選擇性導向也許是中國政策的反映,但後果顯然是將中國置於一種難堪的境地,其根源則包括了對烏克蘭國內政局走向的嚴重誤判。

(2014年)11月烏克蘭政局動盪起因于當時的總統亞努科維奇決定“東靠”俄羅斯,引發國內公眾大規模抗議。12月初,亞努科維奇訪華,受到熱情款待,期間發表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於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其中第二款是“雙方強調,在涉及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是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雙方相互堅定支援對方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支持對方為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政治社會穩定,發展民族經濟所做的努力。”

上述內容在以往中烏聯合檔中均有過,但這次分量和用詞明顯大幅增加。如比照2010年9月2日兩國的聯合聲明,有關相互支援主權與領土的內容相對簡單得多,特別是沒有那句“並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無論用外交辭令如何解釋,在烏克蘭局勢動盪時刻達成這類內容,必然留給人巨大想像空間,何況中國政府還向亞努科維奇承諾提供貸款,雖然說後者總是要回報的。無從知曉簽署這些檔是基於對烏形勢的何種考慮,至少一些基本判斷是可以肯定的,即亞努科維奇不會倒臺;而且還會“東靠”向俄羅斯,只要獲得足夠的支持;以及這符合中方的期待。這是常識,沒有一個國家會對一個被認為是搖搖欲墜的政權慷慨許諾,以致自己顏面盡失。或許還有再次與俄羅斯聯合抵制“西方滲透”的意味?不得而知。

不幸的恰恰是,很快一切都顛倒了。烏克蘭人做了完全相反的選擇,他們寧可流血也不走回頭路。當年導致蘇聯解體的關鍵事件就包括烏克蘭與俄羅斯幾乎同時宣佈獨立,這本來已經足以幫助人們對烏的人心和局勢做出基本判斷。

亞努科維奇倒臺後的烏克蘭仍處於混沌之中,但像有些人期待那樣“東靠”向俄羅斯幾無可能。現在對中國外交最具挑戰的是俄羅斯正逐步展開軍事干涉,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如烈度難測的軍事衝突、克裡米亞日益高漲的分離運動,甚至包括對普京本人的嚴重後果也應在考慮之內。

中國的尷尬是,12月5日聯合聲明中強調的“支持對方為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政治社會穩定,發展民族經濟所做的努力”原則墨蹟未乾,軍事干涉卻來自俄羅斯,手法同當年日本搞“九一八”“七七事變”等差不多 。現在這條適用於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克裡米亞地區的軍事干涉嗎?進一步說,中國將如何面對俄羅斯干涉極大可能引發的克裡米亞分離運動?外交部發言人顯得有些含糊其辭。

維持甚至倚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將因為俄羅斯具有擴張傳統而不斷衝擊中國不得不恪守的不用武力干涉別國內部事務的那幾個原則。這對中國來說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大家都懂。這次衝擊不是第一次,也決不會是最後一次,只要中俄關係還是建立在多少有些想當然的基礎上。中國外交最缺的是深刻檢討和評估成本。出現誤判總是會有,但不應犯戰略性錯誤,這是鄧小平說的。

中國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烏克蘭)有重要的利益,俄羅斯在那裡挑起軍事衝突或出現“新冷戰”,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不能受“選邊站”思維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好不容易帶著中國跳脫冷戰,才有了後冷戰時代中國外交的迴旋餘地。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