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01-10 中國吃肉地圖,北方輸慘了 辛苦一天后,沒有什麼比吃肉更治癒的事了。 所有工作的壓力好像都能在一頓肉裡得到釋放。一塊下肚,搭配小酒三杯,篆刻在人類基因中的樸素幸福感撲面而來,生活仿佛又變成了可愛的模樣。 肉,確實好吃。連現在的美食博主教人做菜時都愛說,“豆腐這樣做,比肉還好吃”“青菜這樣做,比肉還好吃”。 不過,我們愛吃肉,但未必懂肉。豬肉、牛肉、羊肉、魚蝦……不同的肉,彈性和咀嚼感都不太一樣,各有各的精彩。 不論是哪種肉,總能在某地找到“知音”。中國的“吃肉地圖”裡,藏著不少學問。 中國各地吃肉排行,廣東第一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肉從節日宴會走向普通時節,從富豪貴族走向尋常百姓,不過是這幾十年的事。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50 年前,中國的人均肉類年消費量只有 3.3 千克。這意味著當時的中國人平均每月才吃半斤肉,吃肉水準全球墊底,約是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 。 直到 1997 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才開始超越世界平均水準 。2019 年,據國家統計局,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已達到了 51.3 千克 ,較 1961 年翻了 16 倍。 吃肉,終於變得稀鬆平常。那麼中國哪裡的人最能吃肉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在中國各地區居民家庭的人均肉類消費量中,廣東人的吃肉水準一騎絕塵。 除開港澳臺地區,2019 年,廣東的人均肉類消費量達到了 93.2 千克,排行全國第一,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了 82%。 吃肉水準緊跟在廣東後面的,是“東北人的第二家鄉”——海南省,2019 年人均肉類消費量為 81.3 千克。 而人均肉類消費量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的地區,基本都在東北、西北與華北。其中,習慣重主食,輕副食的山西排名墊底,每個人平均一年才吃約 20.6 千克的肉,每週吃肉才不到一斤。 總體來看,我們會發現,在吃肉上,南方人要多於北方人,沿海要高於內陸。 結合各地人均 GDP 來看,人均吃肉量排行末位元的地區,經濟往往也不太發達。但反過來,吃肉越多,經濟就越發達嗎?其實不一定。 海南、廣西、重慶、四川、湖南的人均肉類消費水準都位列全國各地區前十名,可是這些地方的人均 GDP 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而北京 2019 年人均 GDP 達到 16.42 萬元,全國領先,但同年的人均肉類消費量只有 42.3 千克,還不如雲南。 在西南地區當豬,壓力很大 如果我們再把目光看到各色肉類,會發現中國人最愛吃的,非豬肉莫屬。 中國人愛吃豬肉,可是由來已久了。根據劉朴兵的《唐宋飲食文化比較研究》,明代初年,豬肉就成為了中國人的首選肉食 。 而如今,中國人不但吃掉了世界約一半的豬,中國的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以及豬肉產量都均居世界第一 。 儘管這些年禽肉、水產品在中國肉類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但豬肉依舊佔據著不可動搖的主流地位,消費占比達到 39.57%。 在中國,有 21 個地區的人,最常吃的肉是豬肉。橫向對比各個地區,西南地區的人對豬肉的狂熱程度更是令其他地方望塵莫及。 西南人吃的肉裡,超過一半都是豬肉。其中,貴州人最誇張,吃的肉裡近 80% 都是豬。 但人均豬肉消費量最高的,還是重慶,2019 年人均豬肉消費量達到 33.7 千克,每個重慶人一年吃了 67 斤的豬肉。西南地區的四川、雲南和貴州緊隨其後,分列第二、第四和第五。豬沒有汗腺,不適合生活在氣候乾旱、日照太強的地方 。於是,水源充沛、多森林的西南地區也就有了悠久的養豬歷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間,重慶地方誌《巴縣誌》就將川渝的豬列為特產 。 會吃豬的西南人,也會養豬。根據國家統計局,全國超過十分之一的豬,都養在了四川和重慶,其中四川 2019 年豬肉產量為 353.4 萬噸,全國排名第一。 如果你去重慶,會發現很多地方都以豬命名,比如豬嘴洞、母豬壩、豬大路......四川人也用語言來表達對豬的喜好,比如四川話“豬天堂”,就是指豬牙梗,是道絕佳的下酒菜。 所以,在西南當只豬,那可就要“倒楣”了,每個部位都不會被放過,黃喉、豬血能煮火鍋,腦花、鼻筋可以烤成串,豬肥腸更是被做成肥腸雞、肥腸面、生爆肥腸、紅燒肥腸...... 甚至過去西南地區還有生吃豬肉、喝豬血的習慣。高老莊要是在西南,豬八戒怕是沒法活著見到唐僧。 在廣東,雞和魚插翅難飛 除了豬肉,各地對其他肉類也發展出了一些獨特的喜好。 比如一隻飛禽要是落到兩廣地區,那就在劫難逃了。在全國人均禽類消費排行上,兩廣地區佔據榜首。2019 年廣東與廣西的人均禽肉消費量分別為 25.9 千克、24.8 千克。 廣東人可以不"吃"福建人,但離不開白切雞、燒鵝、紅燒乳鴿。其中,雞對廣東人的意義更是非同一般。 在廣東,“無雞不成宴”,一場宴席沒有雞,那是不可想像的。甚至廣東人對雞能給出的最高讚美,就是這只雞有雞味。許多雞的做法也都來自廣東:白切雞、蔥油雞、鹽焗雞、豉油雞......《食經》裡寫到,粵菜中以整只雞為主料的烹飪,就超過了 30 種 。 毗鄰廣東的廣西,也開發了各種雞的吃法。比如來柳州,吃碗螺螄粉可不夠,還得試試那螺螄雞。再到百色嘗嘗芒果調味的芒葉田七雞,到梧州試試用散養的三黃雞做成的紙包雞,這廣西才算是玩明白了。 廣東街頭老城區的燒臘店, 有廣式白切雞、燒鵝、燒鴨和醬油雞。/視覺中國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黃燜雞米飯的發源地——山東 ,人均禽類消費居然排在了全國中後位 。 要知道,山東可是有著全國第一的禽蛋產量,山東養不少雞的同時,更是養了全國近一半的鴨 [10]。但在禽類消費上,山東和大部分北方地區一樣,在愛吃雞鴨的南方人面前“全面潰敗”。 北方同樣普遍不敵南方的,是水產消費。 2019 年,中國各地區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排行中,除了靠近海域的天津、遼寧、山東,其他北方地區的居民吃的水產都低於全國平均值。 這很好理解,南方許多地區不是靠近海域,就是有大江大湖。 四周環海的海南省就在吃掉不少文昌雞的同時,尤其鍾愛水產。海南人的水產品人均消費量全國第一,平均每月每人能吃掉 5 斤多的水產品,一個月就超過青海人一年的消費量。 烤活魚是湖北恩施的特色美食,魚肉外焦裡嫩。/視覺中國 此外,“包郵區”江浙滬也對水產情有獨鍾,人均消費量排行前列。這三個地方的人,吃的最多的肉可不是豬,而是各種魚蝦貝蟹。 沒有一隻牛羊,能活著離開西北 除開中國人常吃的豬、禽、水產,中國雖然也是牛羊消費大國,但人均牛羊肉消費量低得可憐。 2019 年,中國人均牛羊肉消費量合計只有 3.4 千克,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 但是,在廣袤的西北與內蒙古地區,牛羊就是他們的肉食支柱。這些地方地廣人稀,自古就是遊牧民族的聚居地。他們不怎麼養雞鴨鵝豬,也沒什麼水產可吃,只好把筷子落到了牛羊上。 2019 年,西藏以人均每年 35 斤的牛肉消費量遙遙領先,取得斷層第一,是全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的近 8 倍。 許多進藏的遊客都不忘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犛牛肉火鍋,走的時候再捎一包犛牛肉乾作為伴手禮。 至於羊肉消費,排行前列的新疆、內蒙古、青海、寧夏、西藏剛好也是中國肉羊養殖的五大牧區 [11]。其中,新疆拔得頭籌,每個人一年平均吃掉的羊肉是墊底的貴州的 61 倍。論哪裡的羊肉串最好吃,新疆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作為中國肉羊養殖集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人口不到全國 2% 的新疆,就產出了全國約 12% 的羊。 而排行末位元的多是西南地區,一年到頭幾乎不吃羊肉,畢竟他們的胃已經被豬肉填滿。 各地的肉食偏好和產量有一定聯繫,但並非絕對,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幾乎不發展畜牧業,但牛肉消費水準全國領先。北京的羊肉消費水準還緊跟在五大牧區之後。 吃肉,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中國人吃的肉越來越多,身體也越來越強壯。近 35 年間,中國人身高增長迅猛,男性平均身高更是增長了近 9 釐米 。 吃肉獲得的味蕾滿足讓我們提起吃肉,就要忍不住分泌口水。簡單的一隻鴨,就能做出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常德醬板鴨等各種花樣,你永遠也不要低估中國人在吃肉上的創造力。 天氣轉冷,還有什麼比吃肉更能抵抗冬日的寒意呢? 文章導覽 < 社會為何充滿戾氣局勢這玩意兒,控制住了就是騷亂,控制不住就是“人民的選擇” > You Might Also Like 美國麥卡鍚主義復活 美國盛世末日 蘇利文結束北京行 世局會變嗎? 柯文哲的手法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