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01-05 從“漢學家”的定義談到文化交融 作者-俞力工/奧地利學者 最近有位美國“漢學家”離世,於是引起一些人的討論,到底什麼人能夠稱為漢學家。這事,我得預先說明,所謂“家”不是學位,也沒有一個中立、客觀的評審委員會予以授銜,因此不必太過拘泥於其內涵。隔行隔山,我也不想、更無資格評斷哪個專業人士為“家”。不過,該討論倒是勾起一些回憶,於是想談談六、七十年代在歐洲的一些觀察。 大體說來,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歐洲漢學系教授多鑽研文言文,其中許多甚至不能用普通話交談,而華人血統的漢學教授基本為零(在美、澳等移民國家,情況沒有那麼極端)。原因是,歐洲知識界普遍認為,民國以來白話文所表達的文化多是由西方引進的東西,不能視為漢學或傳統中國文化。那時候,歐洲當然也有研究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學者,一般則稱呼為中國專家,或中國通,但不是漢學家。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之後,西方對中國的興趣與關注急劇增加;漢學系於是增加了研究中國近代、現代事務的學者;同時添加了學習普通話的課程。此後,漢學系也開始聘用許多中國教授或講師。漢學家的定義固然因此有些模糊了起來,但歐洲知識界骨子裡,並沒有改變“文言文才真正表達漢學”的看法。 嚴格說來,“漢學家”的界定,不是個中國人的問題。對我們而言,無論舊學、新學,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且,即便是舊學,也融合了大量西域與印度文化。如今,突然接觸到“只有舊學”代表中國的觀點,必定覺得很不是味道。他們憑什麼這麼偏狹、武斷呢?但是,只要我們提出異議,他們即刻會反唇相譏:從共和國觀念,到五權憲法、三民主義,到馬恩列斯,以及現代數理化,有什麼是中國的原生文化?”遇到這種搶白,相信大多數國人都會啞口無言。 其實,這種論調本身就是種嚴重的“歐洲中心主義”,似乎,世界的“文化源泉”就是希臘、羅馬與基督教文明。這時候,他們卻閉口不談,即便基督教,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最早也都是受小亞細亞東部的兩河流域,半月灣及尼羅河文明的影響。更何況,我們也不會做出這種主張,“只有掌握拉丁文的學者,才夠資格稱為歐洲學家!” Related Topics 俞力工 文章導覽 < 跨年夜經濟的回顧與前瞻月老助手:記全台唯一的「氤氳使者」聖誕 > You Might Also Like 美國的小院高牆還能再擴大嗎? 法務部檢察官綁在一起司法能清嗎? 天才的執政當局能源政策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