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面對大國強權之敬與畏

文-張競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當今世界格局隨著北京與華盛頓關係緊張,再度浮現強權對峙較勁基調;許多國家身處其中,如何能夠左右逢源面面俱到,避免陷入進退兩難被迫選邊困境,確實考驗著各國政治領袖智慧。

東南亞各國由於身處連結印度洋與太平洋之地緣戰略要衝,自然就成為雙方競逐拉攏對象。2021年華盛頓與北京透過高層出訪,各自發動數波外交攻勢,都希望鞏固互動關係,掌握國際政治縱橫捭闔優勢。

許多西方國際政治觀察家在檢視前述發展趨勢時,常因東南亞各國都是東協(ASEAN)成員國,往往會統而論之;卻因此忽視東南亞各國在面對大國強權時,依據其獨特國情以及戰略考量,其實所採取策略與政策取向差異甚大。但不論如何,東南亞各國處理強權關係時,總還是離不開敬與畏兩個要素。

對東南亞各國來說,美國與中國大陸在許多面向截然不同,不論歷史淵源、政治體制、地緣關係以及外交政策都難以相互比擬。同樣東南亞各國政治體制亦是包括君主統治、君主立憲、民主共和以及社會主義各種類型;各個國家都是由多個族群所構成,宗教、文化、語言以及風俗多樣性,更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社會屬性。

正因如此,東南亞國家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國內政,確實是處理相互關係最重要共識,而北京與華盛頓區域外交政策中,此點就是讓雙方應對處事立判高下最重要關鍵。儘管中國大陸與美國對於其本身政治體制優越性都具有極高自信心,但北京面對東南亞各國並無意倡導與推銷其價值觀,而華盛頓則是經常對東南亞國家民主自由與法治程度指三道四,從而引發負面反彈。

東南亞與中國具有長久歷史淵源,各國內部都有數量龐大華人社群,基本上因為商貿合作與投資,確實與北京關係密切。儘管各國華人社會融合同化程度互有高低,但北京辦理外交信守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從未透過僑社組織或華人社團,干擾過東南亞國家政治運作軌跡;就北京與東南亞關係來說,此等立場至關緊要。

東南亞國家面對北京與華盛頓,隨著雙方整體國力逐漸消長,各國維持與強權互動往來,究竟是因為畏懼其實力,不得不應付敷衍,抑或是認同強權所採取政策,因此對其產生敬意,成為雙方正面互動基礎呢?

就北京所具整體國家實力來說,能否讓所有東南亞國家感到畏懼,必須在政策上妥協並放棄特定原則?目前看來是並未到達此等地步。南海爭議各國立場從未有所讓步,許多國家政治人物經常對北京政策提出負面評議,因此若要是認為東南亞各國是基於畏懼北京才與其周旋應對,恐怕並不盡然如此。

反過來說,東南亞各國亦未將中國大陸政治體制視為典範,對其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狀況雖然基本上都是相當肯定,但卻深知本身並不具備相同基礎條件,因此亦無任何模仿效法誘因。所以東南亞國家與北京保持正面互動,其實亦非基於羨慕欽佩其典章制度,完全是就事論事追求互利,而非因內心對北京具備敬意。

反過來說,就東南亞各國與華盛頓應對往來過程來看,其實也很難看出是純然尊敬美國政治體制或價值觀,抑或是畏懼美國整體國力會對其施加傷害,對其國家利益產生損害,所以不得不買美國的帳,並且要看華盛頓臉色行事。

當前國際政治上經常以硬實力、軟實力或是巧實力,來形容影響他國所運用之政策工具;但就外交來說,能夠不用透過傷感情地攤牌,就能夠達成政策目標,其實就是講求應對進退,並且視此為政治藝術軟實力。

華盛頓與北京積極與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儘管所望目的不同,但如何能夠事半功倍,能夠讓東南亞各國基於敬意而順勢接受,絕對會比因為畏懼而屈服好得多;畢竟能夠讓東協各國高興地喝敬酒,總比動輒要對方吞罰酒來得理想。

但如何能夠讓東南亞國家不會感覺被迫選邊站,最低標準是要不去干涉對方內政,更高標準是要避免將東南亞國家與對方關係,搞到與本身關係混為一談,硬生生將其陷入零和遊戲框架,假若真如拜登政府所宣稱美國無意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將雙方競爭惡化到新冷戰地步,就更應該審慎處理外交矛盾,莫讓外交對象國難以選擇,將關係走入死胡同。

國際政治確實是兩大之間難為小,但東南亞各國不是沒有以小事大,運用智慧以四兩撥千金維護利益機會;其中最關鍵處就是要不斷提醒強權,其若是能夠獲得敬重,雙方關係會遠比以硬實力讓對方恐懼更為穩定,小國不是沒有教育啟發大國強權空間,畢竟國際社會並不完全是遵循叢林法則啊!

如何能夠扮演忠誠友邦,願對大國提出忠告,並面對強權無所畏懼,能夠折衝樽俎維護國族利益,歷史上並不乏前例,就看東南亞各國能否相互呼應,共同在國際舞臺演出另場好戲!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新加坡 聯合早報〉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