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2021-12-13 中美之間,任何對抗都是戰略性的 文-孫立平/大陸學者專家 最近中美首腦會談,似乎為冰冷的中美關係注入一絲暖意。於是,人們又在猜測,今後中美關係會怎麼走? 我先說我的基本判斷:中美之間,任何對抗都是戰略性的,任何緩和都是策略性的,但理性管控衝突是有意義的。 下面說這幾句話的具體含義: 第一,中美之間是一種長期的終極對抗。所謂終極對抗是指,美國已經徹底檢討並放棄了1972年以來的對華政策,把中國視為終極對手,不會再有包容、妥協、放棄和演變的做法,而是採取終極對抗的思維和措施以求徹底搞垮對方。不全面冷戰也不全面熱戰,而是在長期的博弈中發揮自己的長處消耗對手的力量直到完全拖垮對手。 其原因不完全在於老大老二之爭,更在於兩個國家代表的是有關人類社會的兩種不同願景。我原來曾經說過,這兩種不同願景的基因甚至根植于古希臘雅典和斯巴達的差異中。 第二,這種終極對抗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我原來說過,在將中國視為頭號對手的舞臺上,拜登與特朗普將會蕭規曹隨。但兩人或兩屆政府的區別在於,特朗普有個視窗期的概念,因此其做法比較急,力圖在5-10年解決問題。而拜登似乎沒有這個概念。拜登政府更傾向於將其視為一場持久戰。這種思路在目標上絕無妥協,但是在方法上主要採取競爭手段,不輕啟戰端,不全面決戰,儘量避免直接衝突。只有在非常關鍵時刻才會----必要時,美國也會起身對抗。 第三,持久戰的形式是競爭。拜登上臺後,一再強調競爭的概念,但在中國的語境中,人們沒怎麼注意到這個詞彙的特殊性。實際上,競爭這個詞很重要。可以這麼說,特朗普的策略是衝突,拜登的策略是競爭。說得更明確點,特朗普的辦法,是力圖在衝突中直接損傷對方,哪怕是自傷八百,損對方一千,也是值得的。而拜登的競爭概念則是,首先強固自己,在力量的對比上,佔據上風。當然也不放過削弱對方,但強壯自己是第一位的。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價,靈活的方法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維護自己的相對優勢地位。表現在脫鉤上,特朗普傾向於全面脫鉤,而拜登則是選擇性脫鉤。 第四,以克制主義收緊拳頭。克制主義即克制美國干預的欲望,該理論認為美國應該放棄過於理想主義的教條,有所為有所不為。拜登撤出阿富汗,完全撤出伊拉克,均體現了克制主義的思想。克制主義是一種現實主義,目的是不損耗自己的實力。這種理論的基礎是,美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只要美國克制自身的欲望,就可以從列國的紛爭中抽身出來,從而在它最需要做的事情上積聚實力。這可能意味著,今後美國在國際性的組織和平臺上要更為積極,而在地區性衝突中會更多地置身事外。 第五,重建聯盟,編織大網,圍而不戰。拜登上臺後,在重建國際聯盟上緊鑼密鼓。對此,人們已經有許多具體的分析,不再贅述。在重建國際聯盟上,拜登政府的做法可能有如下值得注意的幾點。第一,更加注重意識形態的作用。第二,更加倚重英語國家。第三,聯盟的重心在亞太地區。第四,安撫俄羅斯,至少使俄羅斯不給美國搗亂。第五,更多尋找與歐洲這些老盟友的一致性,縮小分歧。有人猜測,美歐還有可能成立一個數位聯盟,制定新的網路規則,尤其強調人權的基本方針,以將中國排除在外,構建一個不包括中國的網路世界。 最後說一下理性管控衝突是有意義的。這句話在抽象的意義上當然是沒錯的。但我說的不是這個抽象意義上的道理。 2020年7月24日,蓬佩奧在尼克森故居發表的演講中,把對上次冷戰中美蘇對抗的的特點稱之為信任並核查,而將這次中美之間的對抗稱之為不信任並核查。事實上,在上一次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中,有一個潛規則,叫冷戰鐵律,即冷戰雙方的軍隊不可以直接交手。同時,在裁軍特別是核裁軍以及避免擦槍走火等方面形成了相關的機制。這意味著在劍拔弩張的冷戰中,雙方在努力通過博弈性規則來管理緊張局面。 中美之間的對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按照一些專家的判斷,這種對抗的烈度可能不亞于當年美蘇之間的對抗。而且,由於軍事技術和武器的進步,同時也由於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其間的兇險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建立最基本的信任,並在這種基本信任的基礎上,形成管控衝突的有效機制,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 Topics 孫立平 文章導覽 < 尼加拉瓜邦交生變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件事-俄羅斯的保守主義轉向 > You Might Also Like 川普逛語表白帝國主義本質 川普上任後美中台戰略形勢將變? 「開第一槍」大陸戰略的重大轉折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