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2021-11-15 蔡仁堅完成王世傑開竹塹考 〈本報特別報導〉 金門與台灣的歷史、文化連結關係,「開台進士」鄭用錫,「開澎進士」蔡廷蘭常被論及,惟「開竹之父」王世傑較少被觸及。紀錄片導演董振良一度計畫將王世傑的身影搬上電影銀幕。 文史學者,擔任過新竹市長的蔡仁堅為尋境內「開竹之父」的足跡,2020年11月,踏上王世傑的出生的原家鄉,時隔一年後,今天(11月14日)再度來到金門。 王世傑穿越古今,跨越金台的行跡,根據《維基百科》記載:王世傑(1661年2月13日-1721年10月5日),原名公祿,字元安,號世傑,清治台灣時期知名墾戶,生於明鄭思明州外東沙(今金門縣金城鎮珠沙里)人,為清康熙年間(具體時間一說是在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左右)帶領漢人遷居開發竹塹地區(今臺灣新竹市一帶)的主要人物,興築了隆恩圳,且他及其後代捐獻了土地與香火錢給新竹地區不少廟宇,如新竹都城隍廟、竹蓮寺及「東瀛福地」土地廟等。他後來於巡視水圳時被當地原住民出草襲殺,死後歸葬金門蔡厝太武山麓,在金門的古厝與古墓已被金門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 關於蔡仁堅尋找王世傑留下的歷史蹤跡,來自王氏外家浦邊村的何應權提出了一些線索:「當時王世傑由浦邊家鄉邀集宗族鄉親共同前往竹塹開墾,應該有不少浦邊人跟著去了竹塹,不知蔡市長有沒發掘到這個部分。王世傑幼年隨雙親遷居浦邊,在浦邊被明鄭家族納為後勤人員,後隨往台灣,一路由台南往北穩定台灣局勢。我一直沒看過有關王世傑帶去竹塹的族親鄉民的文獻,在清初年代浦邊有二個重要人物,ㄧ是王世傑,ㄧ是周全斌,當時的宗族譜序也斷在這個世代。」 穿越古今,穿梭台金,從台灣竹塹再出入金門東沙、東溪、浦邊等村落,歷漫長的田野調查,新探索,新發現,蔡仁堅終於完成〈王世傑開竹塹考:以波越重之《新竹廳志》為中心的考論〉。他在論文摘要寫道: 王世傑(1661-1721)為漢人首墾之先驅,自金門東渡來到竹塹的王世傑其家族整團所墾成的北庄,南庄,皆在竹墅社社地之境。雖然其所初墾的康熙年代時期,沒有任何官府墾照、與竹塹社的契約文書傳世,而得以一窺創墾實情,但清治時期的地方志書如:《淡水 廳志》《新竹縣采訪冊》,皆以王世傑為竹之首墾者,視此為史實,但皆只有簡筆記明。及至日治初期、明治三十年代,學養深厚洞敏銳的波越重之(1853-1914),承命編纂《新竹廳志》,以三年時間日夜從事,撰寫新竹近三百年之沿革。其中記載了王世傑棲居竹塹、贌耕土地、開築水圳的歷程。所記述的王世傑於康熙三十年(1691)定居於竹墅之毘門邊:康熙五十年代(或曰四十一年)耕社番土地,也成為日後各史家論開竹年代之濫觴。王世傑開竹年代與事蹟的研究討論,自波越重之於《新竹廳志》(1907)開啟來,歷經伊能嘉矩、連横、黃旺成、黃豹、黃嬴約、張谷誠、盛沂、施添福、張德南等各家述至今,已近二甲子。本文藉由波越重之《新竹廳志》的相關王世傑紀事,考證論述開竹塹者王世傑之首墾事蹟;並於金門、新竹兩地,以田野調查、深度訪談,遍訪王世傑及其家族的祖厝、古墓;細審五種家譜族誌、神主牌位紀錄;亦多次訪問數位後裔,力圖重繪王世傑首竹墅的圖像。本文的結論認為:在王世傑開竹塹年代的各家之說,「康熙五十七年(1718)說」不能成立。而即使相關歷史文獻稀珍、王世傑家族史有重大闕疑,開竹塹者王世傑於竹塹之水田農業、築圳水利、聚落創立、族群合作、設治促進、庶民信仰,確是首功者。 Related Topics 新聞報導 文章導覽 < 戀愛就是落在流失的時空𥚃什麼是「德國精神」? > You Might Also Like 誰是孫悟空? 2024年兩岸融合發展交流營京津分營暨第十屆京台文化研習營開營 中國的王道與西方的霸道:兩千多年前中、西兩場戰爭的不同影響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