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東亞海域戰略演變與未來

文-蔣權瀚 / 中華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一、前言—過去10年的中美東亞海域戰略緣起

自2012年起,美國重返亞太、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展開,中美雙方在東亞海域(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的戰略情勢起了變化,中國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貿易國之姿,從沿海30海里近海領域,向外延伸200海里的目標前進,這個長達近乎10年的發展,不僅實質掌控香港國安,也穩定南海航運,更是突破台海中線,以及平衡東海釣魚島海域。若以島礁戰略思考,如同中國圍棋戰略一般的維護中國大陸的海域運輸安全以及領海的經濟利益,同時也達到對美國印太戰略的抗衡。

這期間包括了軍事抗衡、外交折衝、經濟協商、衝突化解、海疆建設等多方面,對於周邊海域相關國家或區域也產生諸多影響。茲分析如下數點,以研判未來10年間,東亞海域的地緣政治發展將會如何演變,而台灣的地緣角色該如何扮演。

 

二、美國的憂慮第一島鏈的突破影響美國利益

由於美國全球戰略是以美軍、美元、美債及科技等四種全球最高掌握的資源,運用在對當前世界經濟、政治、地緣政治秩序的掌控,以維繫其全球第一的地位。但隨著東亞中國大陸韜光養晦30年後(自1978年~2010年),中國大陸已經足以掌握近海30海里的『近岸拒止』作戰能力,開始發展維護200海里甚至遠在1500海里的南海領域的權利,美國不得不重新佈署其全球戰略,以維持其東亞地區的既有利益,特別是日本、南韓、台灣及東南亞市場的利益。


由於中國大陸憑藉其強大的市場、勤奮有智慧的人民及堅定意志的政府團隊和平崛起,對原有美國的東亞市場利益造成流失,例如2014年後的美國頁岩油市場受到中國大陸人民幣石油期貨的實施,就挑戰美元石油的訂價權,也挖掘石油美元的市場份額。


其次是在東海、台海、及南海的海運航行權上,中國大陸海軍的深藍發展作為以及南海7大島礁的軍事化,都深深的切斷美軍在這三大海域的主控權。中國大陸在東海區域已經推進到釣魚台周邊的主控權,台灣海峽已經越過海峽中線,甚至不定期繞島巡航。至於南海地區幾乎推進到黃岩島的海域折衝,以共同開發石油的方式,與菲律賓杜特蒂抗衡美國壓力。這都是去美國『重返亞太、印太戰略』實行後,依然沒有佔到上風的結果,其主要因素還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能朝長期的中高速成長,帶動周邊國家與區域經濟繁榮,從2015年完成東盟10+1的共同市場,到2020年的RCEP協議,這樣的頂層設計與五互政策,使得中國大陸過去十年真正的將東亞三大海域的戰略縱深突至第一島鏈。實質的掌握近海主控權,則是2020年實施香港國安法,將美國破壞勢力排除在香港之外,這是中國大陸過去十年來在東亞海域國家實力真正的成果展現。

 

三、中國大陸當下尚須努力

2021年美國新任總統拜登,雖然在中美之間的全球戰略上有所調整,但東亞地區海域的的政策依然沒變,繼續強化所謂自由航行權利、落實美日安保條約對釣魚台的承諾,並舉行聯合軍演。而南海地區繼續鞏固菲律賓的軍事協同,特別是海軍基地的繼續使用,在南海進行軍演。而台灣海峽周邊海域進行不定期海空巡航,以維持對中國大陸在台海上空的優勢,這不僅是持續抗衡中國大陸深藍計畫突破第一島鏈所必要的軍事作為,更是鞏固過去70年來美國在東亞地區,所謂盟邦的市場份額,否則美國的大宗物資、科技產品、軍事設備及國際美元體系再被中國大陸突破,將會重重打擊美國經濟發展,嚴重甚至導致美國國力迅速摔落。特別是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是美國東亞的最後保障,美國需要日本在東亞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國大陸面對美國印太戰略上的圍堵政策,其戰略上依然是深化一帶一路的既定發展步驟,搭配深藍海軍的建置完善,以及維繫與落實RCEP協議,同時,強化下列幾點策略,

(一)、持續加強高科技研發的速度,包括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晶圓製造、工業設計軟體研發、特殊材料研發與工藝提升等等,才能克服受到美日在科技產業酎脖子的問題,也才能增強軍事設備的效能、科技產品的競爭力、以及產業轉型的自主能力。
(二)、深化與南海國家的經貿結構,持續發揮一帶一路與RCEP的經貿優勢,依託南海行為共同準則的外交手段,以抗衡美日在東盟的影響力,特別是菲律賓的黃岩島共同開發案持續推動,達到在黃岩島建置實質設施的目的,以完善南海海域的充分控制權。另外要求越南避免對美國軍艦出租港口的意圖,都是維護南海主權與控制權的重要工作。而台灣所掌握的太平島,基本上是中國大陸南海區域的甕中之鱉,以台灣目前軍事實力是無法堅守,只能與中國大陸維持和平態度,避免失去對南海的角色。至於東沙島的戰略位置對中國大陸潛艦及航母是一威脅,但台灣如果保持在美中抗衡的中立立場,東沙島維持非武裝力量,相信中國大陸依然會以和平的態度相安無事,但也會不定時的監測東沙及太平島的軍事部署狀況,如有異常增加軍事人員,甚至外籍人士登島,相信海上民兵力量,將會蜂擁而至。
(三)、未來10年完善深藍海軍的建設,在第三代核潛艇、二代航母的質與量上要完成對西太平洋的定期突破,達到第二島鏈關島、新幾內亞、澳洲等地的巡航能力,以及對印度洋及波斯灣海域的通行權維護能力,這才算是真正突破第一島鏈封鎖的大國實力。
(四)、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需參與日本所主導的CPTPP,以擴大人民幣與日元間的合作關係,為下一個10年做出亞元區的準備工作,創造下二世代的大亞細亞共榮圈(包括俄羅斯、北韓即伊朗)的經貿體系。
(五)、與日本深化經貿合作,在潔淨能源、環境保護、自駕車、半導體、高科技材料發展合作關係,降低軍事衝突風險,以共同發展釣魚島海魚資源為基調,協同北韓戰略壓力,使的美日同盟的關係,逐步調整為中日深化合作關係,在維護雙方國家立場與利益下,開創大亞細亞區域的經貿利益。
(六)、臺灣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不僅僅是對中國大陸而言是非正式的『九二共識』,但實質上也應該是對美國之間的關係,但在特郎普總統期間,台美關係的升溫,卻造成台灣在美中抗衡的戰略位置上,不斷流失主動地位,向美國靠攏過多,使的中國大陸在軍事動作上,加強了大規模機艦繞島行為,也不斷地進行奪島演習,產生對台軍事入侵的印象不斷。但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產業發展也朝向只剩半導體的『荷蘭病』,這種經濟結構上的風險,在未來的10年將台灣帶入遲滯發展的位階,導致台灣產業更不具競爭力。中國大陸需要台灣明確的政治訊號,方能維持『一中原則』的深化交流方案,否則棒子會隨著台灣向美國欲靠攏,使出的力道愈多,鳳梨禁運只是小菜,ECFA的終止與電子產品的技術性卡關,才是台灣產業發展嚴重的後果。台灣應扮演好『亞香港』的角色,軍事無立也無力,經貿深化與自主,政治不統、不獨、不結盟等三原則,自然常保平安。

 

四、未來十年是中國大陸的關鍵期

中國大陸的強大,不僅僅表現在區域戰略上的主動性與擴展性,或是經貿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文化力的長遠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以仁義道德服天下,才是真正的偉大復興。所以未來十年,中國大陸以仁義為本,強化自身科技、文化、經貿的本質與實力,自然軍事與外交才有憑藉的基礎,統合亞洲的未來發展,成為真正強大可信賴的中國。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