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10-2卷編後話

華人文化研究學報

       《華人文化研究》第十卷第二期共有四個專輯,分別為一個紀念專輯、一個區域文化專輯及兩個研究生論文專輯。不計各輯引言或簡介,共收文二十八篇。此外,一般常規論文共有五篇,「三餘劄記」十八篇,「群書評隅」三篇,「玉屑金針」訪談錄兩篇。在篇幅上縱與以往各期相若,就篇數而言則可謂歷期之最。這當然要感謝各位作者與讀者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現依次介紹如下。

本期之紀念專輯,以著名比較文學學者黃德偉教授為主角。德偉先生早年負笈臺灣大學、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畢業後執教香港、臺灣等地院校,擔任過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系主任、前臺灣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2022年7月2日,德偉先生在香港不治逝世;遺孀張澤珣教授旋因故人之請,為德偉先生組編紀念文章。本專輯所收,大率為德偉先生在臺故舊門生之作,撰文者包括楊松年、陸潤棠、周小儀、趙孝萱、陳建郎、蕭家怡、陳智詠、萬圓芝諸君。

「中國傳統文化在閩臺」專輯為本刊歷來第九個區域文化專輯,由李姿瑩教授主編。輯內共有論文六篇,撰稿者多達十一人,多為正在或曾經執教於閩南師範大學的臺籍教師,主題涉及周易、宗教信仰、書法、傳統藝術、古典詩歌等方面,內容豐富。回顧本刊八卷一期(2020.06),已由高顯瑩教授主編過一次閩臺文化專輯,本期喜見梅開二度。誠如姿瑩主編所說,「臺籍教師在閩南師範大學這片土地上遍地開花,他們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注重對閩臺文化研究」。我們期待著未來更加豐碩的成果。

中央大學李宜學教授主編之「第廿八屆金聲中文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專輯,見證了本刊與「金聲」研討會的再度合作。在八卷二期與九卷一期共刊登的第廿七屆會議九篇論文,皆由會方通過評審機制所遴選。而本期再接再厲,刊登了第廿八屆會議上陳罕含、翁琬婷、梁承忠及譚祖兒等四位研究生宣讀的大作,內容涉及了經學、理學、古典文學及臺灣文學。能為學林新秀提供交流平臺,我們深感榮幸與欣慰。

「漢魏六朝詩的多面發展」專輯是由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李小妮女士主編的第二個相關專輯,前此「漢魏六朝帝王詩」專輯已於九卷二期(2021.12)推出。李助教自文學碩士班「漢魏六朝詩」課程之期末報告中選取佳作八篇,作者依次為魏卓榮、香敏儀、黃明康、張麗詩、岑昆倫、陳嘉豪、蔡漢斌、余煊婕,內容涵蓋了有關詩歌理論、聲律、意象的討論,以及針對集體文學活動與個別代表作品的分析。

        常規論文方面,撰稿者除了前輩學者李金坤教授外,還包括韓猛、劉雨欣、羅必明、馮可怡等青年教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論文內容則觸及了古代歷史、文學、儒學、佛學、基督宗教、中西文化交流、南洋文化乃至電影研究等,精彩紛陳。

        「三餘劄記」方面,本期收文十八篇,可謂歷來之冠。近半年來,學林耆舊頗有凋零,除本刊組織紀念專輯之張灝教授、黃德偉教授外,還有曾撰文支持本刊之吳璵教授、曾永義教授、古遠清教授等前輩,令人咨嗟。本期共有三篇相關文章。如金春峰教授關於林毓生教授的文章撰畢未幾,而林先生下世,記錄友情之作驟爾化為悼文。陳煒舜教授哀悼吳璵先生之文,則在喪禮(2022.11.15)前夕脫稿。而本刊排版蕆事之際,乍聞古遠清教授夫婦因新冠肺炎於12月28日辭世,編輯同仁遂茲納入古先生今年7月夫子自道之作〈人生八十才開始〉,以表軫念。

次者,馮以浤教授的象棋系列已連載至最後一篇,已故游順釗教授之「秦史講座」系列也由師母白而曼教授整理出第四講,楊惠南教授之「枯木齋雜記」系列及孫金君女士之近代學人系列同樣依舊。有趣的是,金君女士本次談及溥心畬之書畫,與張灼祥校長談及蔡德允之琴、馮以浤教授談及之棋相呼應,故特打破既有排序,將三文並置,以收映帶之效。至若陸潤棠教授追憶兒時香城、陶永躍先生探析黃季剛先生之選學研究,亦足以發。

此外,「三餘劄記」欄目還收錄了四篇序跋。本刊創辦人龔鵬程校長之《學.思.俠.游特輯》在臺出版,洋洋大觀,讀其自序,當能窺其學問門庭。哲學家關子尹教授比年頗事吟詠,其紀念業師勞思光先生的詩輯〈韋齋詩緣〉一輯紀念令師曾登載於本刊六卷二期(2018.12)。今其詩集《我心歸隱處》梓行,遂擇錄其自序及鄭吉雄教授弁言於此,以備讀者采覽。而陳煒舜教授所撰讀後,則另置於「群書評隅」一欄。文史研究者馬陳兵先生之《人中呂布:中國養子文化史》出版在即,承蒙江弱水教授牽線,馬先生遂將其後記賜本刊另登。《圭塘唱和詩》係袁世凱及其門生故舊酬答之詩集,而胡文輝先生所跋乃世間較為罕見之費樹蔚刊乙卯本,跋文不僅見考據之功力,亦富微言大義,使人玩味無窮。

        「群書評隅」專欄除關子尹教授詩集之書評外,尚有兩篇。一為韋惠英女士主編《香港百人童年》之短評,由陳偉文先生所撰,正於前此陸潤棠教授之文互見。一為《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初集之讀後,係陳躬芳女士應邀而作。《典型夙昔》所收八個紀念專輯,皆於2017至2019年間先後登載於本刊。三年至茲,本刊新登之紀念專輯竟已達到編纂二集之數量,其中追悼專輯更為數過半。靜言思之,實不欲為而不可不為也。

        本期「玉屑金針」專欄收錄王三慶教授、湯漳平教授訪談錄各一篇,分別為陳海茵博士及高顯瑩、吳俊明兩位教授負責。三慶老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曾經榮獲國家級金鼎獎、中興文藝獎。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民間說唱、越南日本漢文小說、敦煌學及相關文學研究,學識廣博。漳平老師為楚辭研究大家,曾任《中州學刊》雜誌社社長。後回到故鄉,成為閩南師範大學教授,亦戮力從事閩南文化研究。漳平教授之訪談錄,正好與前面「中國傳統文化在閩臺」專輯相應。

本期封面以癸卯兔年為主題,係林仰章先生繪圖、陳煒舜教授撰聯,仍由胡詠怡女士手書,聯云:

窟宅能三,仰而明視當乘月;
陰陽相麗,動以善時寧守株。

上聯首句用三窟之典,末句出〈曲禮〉:「兔曰明視。」又古人謂月中有玉兔,故曰「乘月」云云,以祝頌團圞美滿也。下聯首句出〈木蘭詩〉雄雌二兔之句,末句用守株之典,配以《老子》動善時之語,祝願讀者諸君於疫況減緩之時相時而動,不宜復居躺平之Goblin mode矣。

編輯委員會

2022年12月31日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