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積電高階製程落腳美國亞利桑那州—看美國西太平洋戰略收縮的意圖

蔣權瀚/中華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 理事長

美國拜登總統去年出台「戰略競爭法案」,即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美國要做到三方面,1、投資自己。2、結合盟友。3、有效競爭。等三個面向。以高科技的晶圓製程而言,就陸續推出「晶片法案」、「削減通膨法案」,以及以行政措施的限制半導體設備、人員出口及任職於中國企業,這無非是將晶片供應鏈要牢牢掌握在美國本土,阻斷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限制發展,以確保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制高點及話語權。
有鑑於東亞地區(台中日韓)是晶圓製造的主要地區,正處於美中西太平雅的戰略競爭前沿地區,所以美國一方面要確保半導體供應鏈的掌控權,又要抑制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的戰略空間,所以台積電在美國得壓力與利誘下,不得不西遷美國亞利桑那州,在晶片高階5奈米及3奈米製程進行投資。一方面以「削減通膨法案」對半導體科技業的投資補助,吸引台積電設廠。另一方面透過「晶片法案」組建美日台韓的晶片同盟,圍堵中國晶片供應鏈的發展。
其次是科技話語權的控制,特別是在軍事裝備領域,更是依賴5奈米以下的晶片,以發展6G通信、低軌衛星、無人載具、AI人工智能設備,這些之餘軍事作戰的科技設備,將改變未來戰場的作戰模式,在俄烏戰爭已經顯現上述科技產品對掌控戰場優勢的重要性。美國積極限制如ASML的EUV光刻機出口中國,就是不讓中國在下一世代的晶片技術趕超美國,甚至在軍事裝備上與美國旗鼓相當,台灣的台積電在邏輯晶片製程上掌握了絕對的專業技術,美中兩國,甚至日本都無法超越。因此也是台積電高階製程要到美國設廠的原因之一。
美國有鑑於中國今年8月上旬在台灣周邊海域實施「圍島演習」,兩岸似乎進入到「兵兇戰危」的境界,美國擔心目前的晶片高階製程都在台灣,如果一旦中國在近期封鎖台灣,對美國的科技產業供應鏈會形成斷鏈,甚至造成軍事裝備的無法進行組裝,造成美國在該區域的戰略安全處於被動。甚至台積電為中國所控制,而成為中國晶片製成的代工廠,可以追趕上美國的半導體技術。這也是導致台積電遷廠美國的原因之一。
中國目前是全球晶片最大的進口國,每年進口的晶片約3,500億美元的金額,已經超越石油的進口金額。自製率雖然這幾年提高到市場佔有率的32%,但上游的IC設計軟件、晶圓高階製程、晶圓製程設備與原料、封裝測試設備等項目都掌控在美、日、韓、台的廠商手上,也只能維持在14奈米以上成熟製程上的晶片生產,高階製程就無法發展。加以美國長臂管轄權及軍事戰略的控制權下,台、日、韓也不得不接受美方的邀請組建晶片聯盟,以圍堵中國晶片供應鏈的遊戲規則。中國要能改變這個困局,除自立自強外,更需要在戰略上壓迫美國西太平洋的區域戰略安全,一方面破除第一、二島鏈的國防安全防線,另一方面對台、日、韓行程戰略安全的平衡管控,也相對可以造成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部分整合,例如韓國三星及海力士的大陸廠合作案,就是戰略壓力下不得不妥協的象徵,台積電南京廠的未來發展是否會生及擴廠,也將會在不久的二年內面臨同樣的要求。而美國戰略學者提出炸毀台灣台積電工廠,也並非無所依據! 台灣的半導體戰略構想該如何布局,計算分散美日歐,卻也非台灣子民所願意的未來!畢竟半導體晶片製造的 成敗還是在人才。兩岸和平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真正基石。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