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喊捉賊、雙重標準 西方顛覆市場經濟之反諷

張競 /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出面號召西方各國,透過貿易封殺、金融抵制、科技封鎖與活動排除等不同手段,將原本在東歐俄烏兩國間之區域軍事衝突,轉化成衝擊全球經貿與金融體系運作的全面對抗。

西方國家經常對外自詡遵奉民主自由體制,同時亦積極維護市場經濟機制;但卻扈從美國對付俄羅斯,不過又無力制約莫斯科,反而讓本身社會產生通貨膨脹,經濟景氣遭受打擊,付出嚴重代價。這種美國請客、歐盟買單的情境,是否讓跨大西洋西方各國盟友間矛盾惡化,好戲尚未完全落幕。

說實在話,所謂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不過是西方經濟學者所倡議之理想國,基於政治及經濟一體兩面相互連動之特性,透過國家安全政策取捨與地緣戰略考量,儘管西方國家經常將市場經濟掛在嘴邊,但到頭來卻可能是率先顛覆市場經濟體制的元兇。

西方國家基於經濟安全算計,希望掌握戰略物資、商品與科技,特別是企圖在民主國家內建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其實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思維。若供應鏈缺乏消費市場,就無法建立經濟供需結構,在生產供給端,就無法獲得源自消費端的驅動力量。
同樣西方國家運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的手段,去扼殺政治對立國家獲得原料、機具、科技、人力、資料與資料等生產要素,不論是透過貿易制裁、出口管制或是技術封殺,其實是瓦解全球自由貿易與市場經濟最嚴重的威脅。

除前述政治手段破壞經濟供需運作外,西方國家運用司法手段,協助經濟與科技競爭,更是不乏先例。不論是日本東芝與法國阿爾斯通受困於訴訟,最後被迫低頭,或是華為財務長孟晚舟遭到扣押事件,其實都證明西方國家司法並非獨立,到頭來都有可能變成經濟戰線鬥爭對手的政策工具。

相對上,從沙特阿拉伯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美國政府出面干預法院追訴沙國王儲穆罕默德,迫使法官認定穆罕默德享有不受起訴豁免權,因此駁回卡舒吉未婚妻所提民事訴訟;西方司法正義遇到國家利益與政治算計會轉彎,看來真不是空穴來風。

其實,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國家只要握有本錢,就會運用貨幣政策與金融政策,透過控制貨幣供給量或是政府支出與稅收,以便促進經濟穩定,避免景氣衰退,並防止經濟過熱。因此政府總是會在匯率、利率以及稅率上面做文章,手中若有籌碼,都會適時干預來穩定金融並導正市場運作。

因此當西方國家動輒指控他國操控匯率,揚言要提出制裁手段,威脅他國就範,這根本就是在裝傻。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與德國簽署《廣場協議》,就是以政治手段干預匯率最典型的案例。難道這些國家都不是市場經濟體?西方國家做賊喊捉賊,擺出雙重標準,絕不會讓人意外。

今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2022年降低通脹法》,更是明目張膽地對美制產品提供補貼,吸引歐盟企業前往投資美國。歐盟各國紛紛恐慌反彈,擔心產業外移殃及歐洲經濟。歐盟各國領袖指控美國以鄰為壑,貿易戰蓄勢待發。

過去數年,美國與中國經貿衝突,許多西方評論家都自以為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北京說三道四,透過媒體論述來指責北京好像是幹過虧心事。但西方國家不是永遠合作無間,各國就維護經濟利益來說,都具有本身立場,不可能任由盟友損傷其經貿運作與產業架構而毫不作聲。如今西方因為利益衝突自亂陣腳,能否讓有意倡議圍堵北京者,繼續維持團結相互合作,其中充滿變數。

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世紀作為經貿實力領先者,制定國際社會自由貿易與市場經濟規則,但是當日本經濟實力興起後,好不容易側身心不甘情不願地讓東京加入行列。如今面對中國、印度以及多個發展中國家急起直追,眼見經濟實力逐漸落後,便使出各種手段,希望制約挑戰者發展勢頭。

西方國家主導世界脈動,經常是神也是鬼,立場反復變化更是家常便飯。當經濟實力強勁,科技領先時,就高聲倡議自由經濟市場開放;經濟與科技實力衰退後,就祭出各種保護措施,關上國內市場大門。但若因此顛覆市場經濟體制,恐怕才是裂解西方價值體系的最大反諷。

本文經作者同意 轉載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