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全球經貿3.0時代 ——國際經貿新變局

丁鯤華/大陸台商

10月初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演講中說“美國受夠了現狀”,表明美國經歷二戰前世界性鎖國、市場分隔的經貿1.0時代、以及其後由「關貿總協定」(GATT)、WTO共同引領的經貿2.0時代,未來將以“互補性貿易政策”重整國際經貿秩序,由此開啟全球經貿3.0時代。對“互補性貿易政策”, 美國官方的說明是:一、各國享受比較優勢之時,也需考量對他國的衝擊;二、自由化還需思考供應鏈脆弱、過度依賴、製造業空洞化及地球永續問題,不是無底線的開放;三、需透過自我瞭解及強化跨國協調以確認彼此互補性,並避免矛盾與衝突。但深入探究其真正意涵,則是美國在世界經貿2.0年代取得最大利益成為全球第一贏家之後,因自命“世界警察“在全球各地駐軍,頻繁對外發動戰爭及打代理人戰爭,軍費開支龐大,不得不超發貨幣,引發美聯儲加息、物價高漲等一連串金融緊張,不僅削弱國力,且其利用美元獨霸地位清洗全球財富以餵養國內民生及發展的招式逐漸被各國識破,以致現階段打著國際安全、國家利益旗號所推出的單邊措施很難再得到其他國家響應,只好以重整國際經貿秩序為由,美其名曰經貿3.0,企圖建立一個對美國有利的新模式。基於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代表大多數西方社會的利益與價值觀,又因各種政治結盟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若其執意推動經貿3.0,他國縱有不同觀點而加以反對,恐怕也難以抗衡,因而這已是全球大勢所趨。
美國以“互補性貿易政策”做為經貿3.0主軸的意圖十分明顯,未來不但美中戰略競爭的格局不可能改變,美國全面抵制大陸崛起的態勢也不會緩和,意味著不但世界各國要選邊站隊,涉美各國在“互補”的政策下更得自我割捨避讓,以成全所謂“美國優先“,包括強制台、韓半導體產業到美國設廠、禁止高端芯片及其他高科技產品賣入中國、以及近期以「消減通膨法」要求在美國複製電動車及電池原料供應鏈等等,都是這種自利思維的產物。而這種仗勢奪利、貌合神離的經濟霸淩未來也會一再重演,並將持續多年。
台灣是美國推動經貿3.0工程的重災區之一。原本台灣GDP增長主要來自外銷貢獻,特別是大陸芯片需求帶動的出口榮景,以2021年為例,台灣半導體產品約占出口總額36%,而其中60%是外銷大陸。今年美國先後推出“芯片法案“及“對華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出口限制法案“以來,台灣半導體業已遭受重大衝擊,9、10月台灣出口金額連續兩個月負增長,是近三年來首見的衰退。而“台積電”雖不得不應美國要求在當地投資120億美元建廠製造5奈米晶片,但今年下半年卻兩度削減資本開支80億美元,更由於市場萎縮、前景不明,訂單大幅減少,其他面板、IC設計、晶圓代工等電子產業也因需求疲軟出現殺價競爭或降價求現的情況,預示未來兩年經濟衰退的警訊。更讓人扼腕的是,台灣明明在經濟上強烈依賴大陸,執政的民進黨卻在政治上逆勢採行“反中、親日、擁美”的政策,妄想若兩岸發生狀況時台灣會得到美國出兵保護,因此對美國主導“互補性貿易政策“改變現有經濟格局的強勢作法只能唯唯諾諾,使今後台灣經濟形勢更加悲觀。
對大陸而言,美國的經貿3.0計畫是具有針對性的行動,所謂大陸不符合西方政治體制、不遵守經貿規則秩序等其實都是打壓的藉口,未來大陸對外經貿勢必受到相當牽制,特別是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或重度依賴進口原物料的產業更會受到強力衝擊,但從另一角度看,這也符合大陸現階段以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為主題的新經濟發展需求。眼前大陸經濟雖因出口疲軟及持續防疫控制而呈現房市低迷、消費遲疑,但大陸內需市場龐大且自給自足,只要能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合理的利率及匯率,並全面落實振興政策,以大陸人民的勤奮及中小微企業的應變能力和韌性,只要二、三年就能調整適應,恢復活力。重要的是如何重新思考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關係,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爭取有利位置,以便和美國以外國家推展更全面、更積極、更穩定的經貿聯絡,則長期而言,大陸仍將是全球經濟成長最穩定的區域。
在美國構建經貿3.0的混沌中,許多國家都想趁亂而起尋找主導新秩序、擴大話語權的機會,未來國際政治博弈將愈形激烈,衝擊數十年全球化的穩定框架;兩岸一向具有絕佳的產業互補性,經貿往來密切,2021年兩岸貿易總額為3283.4億美元,2022年即使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1-9月仍達2,460億美元,同比增長3.2%,未來面對經貿3.0的衝擊,兩岸必須放大格局、創新思維,共同合作才能積極突破困境,達成互利雙贏。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