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 / 2022-11-14 民國臨水照花人 ——讀《張愛玲傳》有感 子凡/大陸作家 從初中開始,我就對中國現代的作家(民國時期)情有獨鍾。魯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一批左翼作家,因其作品錄入語文課本的緣故,關注頗多。同時期的女作家接觸最早的當屬冰心,其代表作品《繁星·春水》、《再寄小讀者》影響了幾代新中國年輕的後繼者。對於張愛玲,我大概是從高中時代開始,才慢慢有了印象。關於她的作品,知道的不多,只聽說過《傾城之戀》、《十八春》(半生緣)等幾部。雖曾一段時期專門拜讀過她的《十八春》,但因其情節內容不如其他偵探小說的起伏跌宕,再加之對於人物心理過於細膩繁蕪的描摹,總覺得看得不夠起勁兒。好幾次都是讀過幾十頁後,突感索然無味,只好束之高閣。 近日,配合疫情的防控,在家靜心讀過侯利明所著《張愛玲傳》,才真正領略到這位民國奇女子的風采。說張愛玲是“奇女子”並不為過。這位出生於20世紀20年代具有顯赫家族背景的貴族千金,本應秉承家族容光,過著豐衣足食、安定穩固的富裕生活。誰曾想親生父母卻是受新舊兩種制度深刻影響並生生割裂的一對怨偶。小小的張愛玲不僅得不到雙親的愛護,而且還得在這兩個不同境界的雙親之間左右徘徊。父母的不合讓愛玲幼小的心靈過早地觸摸到世間的冷暖及人心的叵測。家族的境況也隨著父親的頹廢自棄逐漸江河日下。儘管如此,年幼的張愛玲早早就顯現出對語言文字的天賦異稟。7歲的她就開始學著做起小說,在同齡人中凸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真應了她那句著名的箴言:出名要趁早。 父母的離異及繼母的蠻橫,致使張愛玲早早就有了離開這個沒落家族的決心。雖有姑母(張茂源)及閨蜜(炎櫻)在身邊長期陪伴,但父母感情的分飛過早地造就了她特立獨行的氣質。不管走到哪裡,她都只喜歡自己構建的生活方式,而不願與他人或社會苟同。有人說她是中國小資群體的“祖奶奶”,也確實如此。長期的自我封閉及對於感情的敏感,並沒有使她成為社會的棄兒,反而給了她靜心感悟世道動盪、人心離亂的空間。早早踏上文學創作道路的她,用華美的文筆,為世人帶來了一部部驚世駭俗的優秀之作。人們也通過其作品,從字裡行間體會到她內心深處的細膩和對時代精准的掌控。讀過她作品的人不僅能夠真實看到20世紀30、40年代的滬上風情,更能夠領略到一個個以“她”為形象刻畫的小說人物。雖然每一部小說中人物姓名,形象及命運都有所不同,但她們都是作者本身的完美縮影,也是那個時代千萬與舊制度抗爭的女性的代表。她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雖然是個情場浪子,一生愛人無數。但對於張愛玲,他卻給予了最準確的定義和讚美。他稱她為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臨水照花,本身出自《紅樓夢》中對於林黛玉的描寫,但在此形容張愛玲卻也是恰如其分。不得不說這個詞,不僅是對她奇特性格的高度概括,同時也是對她長期孤傲、敏感、卓爾不群的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 具有奇特經歷和孤傲性格的人,寫出的文字也必然語出驚人。她所說的: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佈滿了蝨子。不知讓多少人驚詫不已,也不知讓多少人心生同感。人們每天都在期盼歲月的靜好,期待人生的圓滿。孰不知,真正面對的卻是生活的千瘡百孔以及坎坷波折。除了父母親人的冷漠薄情,張愛玲的愛情也是坎坷多變。遇見胡蘭成時,她尚未有過感情經歷,猶如一張白紙。而面對經驗老道的胡蘭成,她仿佛早早就敗下陣來,只得做一個輕柔寧靜的小小港灣。後來,胡又開始揚帆起航,去往下一個目的地,而她只留得一潭死水式的傷感。所以,才有了《紅玫瑰和白玫瑰》中的那段經典名句: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還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這段話不僅是對於胡蘭成用情不專的極度諷刺,也是對天下所有癡男怨女的忠言警示。雖然社會在不斷地進步發展,時代在不斷地更迭變化,但不論是舊的封建社會還是新的民主時期,對於感情的專一和執著應該是亙古不變的。即使有足夠的魅力惹得天下人輪番愛惜,到頭來還不是只能與一人白髮偕老。感情即使再多變坎坷,誰何嘗不想要那一份簡單地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可惜,才華橫溢的張愛玲沒有這個福氣。命運仿佛總在跟她開玩笑。年輕的她渴望愛情滋養時,卻遇到了濫情無數的胡蘭成;老年的她對愛情不抱希望時,卻遇到了短暫難得的恩愛情長。張愛玲小說裡的人物,大多都是以命運多舛、情路艱辛為主旋律,最終只得落個滿身傷害的淒慘下場。雖然給人視覺上帶來極度虐心之感,但她的真實意義卻是讓人們引以為戒,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例如《十八春》裡面那幾對男男女女,恩怨糾葛幾十年,最終愛的人擦肩而過,不愛的卻天天守護。人們在替書中人物命運惋惜之時,也不由得會反省自身。但是,即使如此,也有例外。《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她雖然與其他小說人物都有情路坎坷的經歷,但最終卻是為數不多擁有美好結局的女人。可見,孤傲獨立的張愛玲並不是只喜歡自己的個人世界,她也同樣期盼自己擁有一個完美、穩定的婚姻。只可惜,一直到終老離世,也沒有實現。對於白流蘇少有的完美結局,也許跟作者的創作年代及當時心境有關,也許那時的她還不曾遇到傷她半生的胡蘭成,也無法感知愛情失敗帶來的煩惱與痛苦。 俗話說:文如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經歷。每個人也只有將自己的感情裝進自己的文章裡,文字才會像被賦予了生命,鮮活動人起來。張愛玲的作品除了本身文字功底的爐火純青,更重要的是與其人生經歷和個人情感變遷密不可分。從職業角度講,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現代文壇裡不可多得的作家。但從一個普通女性的視角看,她所有的作品,就仿佛是她的臨水照花式的一生。隔著光陰,永遠那麼溫潤、純美。 Related Topics 子凡 文章導覽 < 見昔年校訓箴言式註解高懸友校牌匾記樂七律再詠莫角山王城 > You Might Also Like 桃紅色吧台 華人文化研究11-2卷不日出刊 目擊者的三個分鏡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