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 《道德經》/「有神論」?

張家麟/淡江大學教授

今天(11/6)黎明,駕車到基隆大竿林,與代天宮的學員解析《道德經》第6講、約100分鐘,將重點放在「有神論」(theism)的討論!

     它是各宗教的元素之一。作為道教徒信奉,最古老的、代表性的《道德經》,老子的論述為何?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經文中,有無「神、鬼、祭祀」的主張?我以為,絕對是「肯定的」!

    只不過老子「既傳承」商朝「鬼神觀」,「又創建」自己的「道論」。將之置於鬼神之上,「道」成為「超越終極」、「至高、抽像存在」!

    在整本《道德經》81章的經文中,至少有:第6章「谷神不死」,第39章「神得一以靈」,第54章「子孫以祭祀,不輟」及第60章「其鬼不神」;與「有神論」有關。

    這四章,點出老子的「多神論」(polytheism),而「道」又是多神之根源。異於耶回兩教的「一神論」(monotheism),孔子的「神不可知論」(agnosticism),及當代愈來愈多的「無神論者」(atheist)的看法。

     先看「谷神不死」與「道」的關係。

     它的原文是「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李聃從自然界中體悟「道」,祂將抽像的「道」,視為具體的「活靈活現的山谷之神」、「玄牝之門」,而祂倆是生孕萬物、天地的根源。道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次言「神得一以靈」與「道」的關係。

    原文是「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此「一」應該是指「道」,依此天、地、神、谷、萬物、侯王得「道」,就容易清、寧、靈、盈、生、正。反之,就不順暢了!

     在此,天、地、神、谷等眾神,由道貫串其中,才可以「顯靈」。道在,才靈;道不在,就不靈了。

     三論「子孫以祭祀,不輟」與「道」的關係。

    原文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此是指以「道」善建功業、體制,後人不易拔除這些規矩。蕭規曹隨者,後人不脫離道。因此,子孫對先祖的祭祀,因道在其中而長存,俎豆馨香,代代相傳。對祭祀祖先而言,即是崇道;道的顯現,使祭祀有了意義。這與儒教祭祖的「慎終追遠」、「食果子拜樹頭」,又不相同。

     終說「其鬼不神」與「道」的關係。

    原文為「治大國,如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當道蒞臨天下,國家治理,慢條斯理,按部就班烹煮小魚。此時,道貫穿其中,政簡刑輕,政通人和。魔鬼、凶神及統治階級也不再傷害人民。它倆不傷民,在於道與德。抱持此「正道」,鬼不神、神亦不傷庶子!

    綜觀道與谷神、天神、地祇、祖先、鬼之關係:

    1.根本:道為其根本,終極超越之存在。

    2.先後:有「道」在先,始生「谷神、天神、地祇、祖先、鬼」。

    3.效果:道貫穿「天地神谷」之中,始得天清、地寧、神靈、谷盈,生生不息。

    4.祀不斷:善建、善抱道者,功業典章德澤子孫,子孫祭祀不斷。

    5.不傷人:道蒞天下後,鬼不神、神不傷人,統治階級亦不傷人。

    言至此,老子之「道」,可視為高於「眾神、眾鬼」之最高存在。祂是天、地、谷神及玄牝之門的根,祂使後者生機盎然,綿延不絕!祂是多神、多鬼論之起源、根本;沒有道,就沒有神、鬼!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