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10-15 近距離感受西方制裁下的俄羅斯, 給民眾帶來多大影響 王文/大陸學者 隨著俄烏衝突不斷升級,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斷加碼。就在10月6日,歐盟剛批准了對俄的第八輪制裁。美歐對俄制裁累計已超過萬項,對俄羅斯社會運轉與民眾生活造成多大影響?從9月初開始,筆者以智庫學者的身份受邀到俄羅斯調研和交流,至今已走訪莫斯科、聖彼德堡、伏爾加格勒、頓河畔羅斯托夫、索契、亞庫次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格羅茲尼等近20個城市,參加20多場座談會,與200多位俄羅斯各界人士及華商深入交流,既觀察到西方制裁給俄羅斯帶來的改變,也感受到俄羅斯人的某種韌性。 “哪裡有打折的生活必需品?” 過去十多年,筆者曾8次走訪俄羅斯,此次在機場一入關就有一種特別的“差異感”:大廳辦理手續的人群中,講英語、法語的歐美乘客幾乎沒遇到,只有一些講俄語和少量來自中亞國家的人。原本計畫提前預訂借道莫斯科再飛往歐洲的航班,結果發現俄羅斯赴歐洲的所有航班均被取消。在莫斯科入住酒店支付房費時,全球通用的萬事達卡、Visa卡都無法使用,中國銀聯卡刷了幾次也沒過,於是想改用美元現金支付,還被拒收。最後,筆者只能借嚮導的當地卡,才辦好入住手續。 在被制裁下的俄羅斯,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會覺得吃住行都有些不便,不斷變化的盧布匯率更是讓人不適應。筆者拜訪的華商,都會討論匯率風險及應對之道。據瞭解,2月底西方剛啟動制裁時,盧布兌美元數周內一度從79∶1斷崖式下跌至150∶1。4月初,俄央行推出“盧布結算令”後,盧布回漲至60∶1左右。兌換美元回暖的盧布,在兌換人民幣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9月初,筆者剛到俄羅斯時,人民幣兌盧布將近1∶10,到月底竟漲到1∶7左右。有當地的中國朋友調侃說,早知道一來就拿100萬元兌換盧布,一個月就能賺將近20萬元。 不管匯率如何變化,俄羅斯物價上漲確實讓一些人感到難受。一位留學生訴苦說:“一包濕廁紙幾個月前是58盧布,現在則是65盧布。至於學費,去年是37萬盧布,今年漲到45萬盧布。”筆者到莫斯科等城市的中餐館吃飯,一盤小炒肉、京醬肉絲、宮保雞丁等家常菜折合成人民幣動輒就是100元到150元不等。超市里已沒有可口可樂、雪碧等西方品牌的飲料,而俄羅斯當地飲料也不算便宜,一聽基本都在10元到15元人民幣之間。新來的留學生日常經常打聽的事就是:“哪裡有打折的生活必需品?” 不過,在俄經營生意將近20年的義烏華商傅丹萍認為,中餐本身就是較貴的。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的水電暖與汽油的價格都沒有太多浮動,麵包、土豆價格也能保持低位,對平均收入約3000元到5000元人民幣的俄普通百姓來說,“過日子完全沒有問題”。 在聖彼德堡最大購物中心格樂麗雅商場,筆者花了半個小時,從一樓走到五樓,想看看到底有多少歐美名牌門店已關閉,結果發現耐克、愛迪達等體育用品已沒有蹤跡,香奈兒、古馳等奢侈化妝品還有,據說是在銷售存貨。蘋果專賣店的店員說:“自俄烏衝突以來,我們只象徵性地關了一天店,然後一直開到現在。”有意思的是,五樓的麥當勞關了,但此前宣佈“將正式退出”的肯德基還開著,吃飯的人排著長隊。當地人說,那家30多年前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廣場開的首家麥當勞門店,在停業3個多月後重新更名開張。筆者在俄羅斯外交部鄰街看到,一家麥當勞連鎖店已改頭換面為名叫 “只有美味”的本土店,賣的還是漢堡、薯條,食客也是絡繹不絕。如何應對制裁,一些行業的俄羅斯商人看來還是有一些辦法。 “不去歐洲旅遊,買不到歐美品牌的商品,但並不影響我的生活。”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國際運營專員艾利克斯這樣告訴筆者。在他看來,除了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一些衝擊外,受制裁影響比較大的是富裕階層。但一些人不能去歐美旅遊,可以選擇國內遊或去其他對俄開放的國家,如土耳其、阿聯酋或中亞國家。在莫斯科、聖彼德堡、索契等俄羅斯旅遊熱門城市,確實能看到不少俄羅斯本國遊客。在克里姆林宮、索契山頂觀景台、史達林故居,到處都是排著長隊的人。 談到一些俄羅斯人並不太在乎制裁的原因,著名中國研究專家尤裡·塔夫羅夫斯基告訴筆者,自2014年以來,為應對西方全面經濟制裁,俄一直努力構建有抵禦能力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金融與產業體系,也就是“俄羅斯堡壘”體系。尤裡說,2022年以來的制裁主要是對準俄羅斯中產或更富有的人,意在分化俄精英層的凝聚力,使普京總統變得孤立。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制裁的作用已被“俄羅斯堡壘”化解。據筆者瞭解,俄食品乳酪行業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俄羅斯還構建了本國支付系統Mir(意為“和平”、“世界”)以及本土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以減少對現有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貨幣支付與金融體系的依賴。在俄羅斯,平時打車用的是一款名為Yandex Go的軟體,其支付、定位、傳輸系統都已本土化。 越往俄羅斯東部地區走,受制裁的影響似乎就越小一些。如在比莫斯科早6個時區的亞庫次克,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一位副校長對筆者說:“制裁?好像沒有什麼影響。原本我們一家準備暑假去歐洲旅遊,現在取消了。好像就是這些。”在比莫斯科早9個時區的堪察加半島,筆者入住的酒店經理阿利莎十分乾脆地說:“沒感覺到制裁!畢竟,我們離歐洲太遠了。” 俄羅斯雅庫特共和國著名學者、專門討論北極治理為主題的國際論壇“北方論壇”執行主任瓦西列維說:“制裁肯定會影響一些學者參加我們的論壇討論,但北極是一個國際公共領域,日本、挪威、荷蘭、美國、加拿大相關學者與我們的討論並沒有中斷。”但在民間學術與教育領域,中斷的現象卻正在發生。社會科學類全俄排名最高的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原本是按國際化模式辦學,筆者在該校交流時,數十名學生上前諮詢來中國留學的可能性。原來有志于赴西方留學的俄羅斯年輕人今年以來已失去了申請的資格。過去半年,不少原本在歐洲上學的俄羅斯留學生,也被趕回國,或接到通知“不需要來了”。他們都希望俄烏衝突能早日結束。 來俄已8年的莫斯科國立大學青年學者陽書平對筆者分析道,俄羅斯人對制裁的應對基本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衝擊期,剛開始盧布暴跌時,俄羅斯人一有錢就換食品;二是適應期,面臨社會騷動與部分群體的反對,政府緊急應對並採取平撫措施;三是穩定期,社會開始井然有序,俄已逐漸在尋找產品替代中穩定下來,中國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接下來可能會進入的是恢復期,即俄羅斯希望通過加強與東方的合作實現長遠發展。儘管俄羅斯社會仍暗流湧動,各種情緒交織,但在陽書平看來,目前俄羅斯失業率、通脹率、盧布匯率等一系列經濟指標已恢復正常。俄羅斯科學院高級研究員維亞列塔說,“很多人原本不看好俄羅斯政府應對制裁的表現,但現在交出一份80分的答卷。” 陽書平的說法,也能從俄當地媒體的報導中找到一些佐證。俄《消息報》給出的資料是,從6月起,俄羅斯人最低工資上漲10%,達到每月15279盧布(按13日的匯率約為1700元人民幣)。俄專家稱,政府採取的一些支援企業的措施防止了失業率上升。但俄宏觀經濟分析和短期預測中心專家伊戈爾·波利亞科夫稱,到今年年底,貧困率可能再次上升,這是因為受到持續外部經濟壓力的影響,可能會迫使企業裁員並削減工資。 西方制裁對俄民眾影響到底有多大?翻閱更多俄媒可以找到一些不同的資訊。俄《獨立報》10月6日報導稱,俄羅斯國家金融研究機構的資料顯示,超過2/3的俄普通消費者認為,過去3個月商店的商品種類減少,特別是他們已使用習慣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有些消失的外國品牌產品,想在俄找到替代並不是那麼容易”。在俄受訪者中,有42%的公民最擔心缺乏藥品和醫療設備,擔心缺乏食品和汽車零部件的人均為30%,此外還有27%的人關注電子產品、26%的人關注建築和維修材料。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俄羅斯人的生活。俄羅斯央行的調查顯示,普通工人受西方制裁的影響遠大於一般民眾。另有俄經濟學家統計稱,約有15%的雇員認為生活受到制裁影響,有13%的人抱怨收入低於2月24日之前,1%的人表示他們失去收入來源。 “俄與西方在打另一場平行戰爭” 對制裁下的俄羅斯經濟發展的評價,西方內部也有爭論。6月,美國《紐約時報》刊文說,“面對西方嚴厲制裁,俄經濟展現出驚人韌性”,顯然,歐美未能摧毀俄經濟。7月,《外交政策》雜誌刊登耶魯大學兩位學者的長文,認為“事實上,俄經濟正在從內部崩潰”,比如俄國內的消費者情緒不佳、物價飆升、供應鏈受到衝擊、政府預算並沒有盈餘、盧布並非全球表現最強勁的貨幣等,結論是“俄經濟在經歷動盪,還應繼續制裁”。對這些來自西方的聲音,俄媒也有回應,如《專家》週刊9月刊發文章稱,與3月初大多數人預期俄經濟將崩潰的情況截然不同,“過去半年的情況顯示,俄羅斯經濟原來是一匹可能不漂亮卻很皮實的老馬”。 英國《經濟學人》8月底在所刊發的《為什麼俄羅斯經濟持續打破預期》一文中,羅列出俄目前能應對西方制裁的3個主要因素——“俄能採取有效防止經濟崩潰的政策”、“俄經濟本身對西方依賴相對較少,孤立狀態加劇不會製造太大痛苦”以及“制裁對俄油氣生產與銷售的影響有限”。對於這種觀點,與筆者交流的一些俄羅斯人士也基本認同。在一次商務論壇上,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主席亞歷山大·紹欣說:制裁和外國企業的撤離,使得俄羅斯新車產量嚴重下滑,但現在問題正在通過尋找新供應商、組裝新車型等方式構建新的供應鏈而得到解決。有的人還談到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中旬在一個經濟問題會議上的講話,他當時說,“不友好國家對俄發起的經濟閃電戰策略沒有奏效”。 曾擔任過俄羅斯聯邦總統經濟顧問的著名經濟學家謝爾蓋·格拉濟耶夫告訴筆者,應對歐美金融制裁是另一場平行的戰爭。北約國家管轄下的俄外匯資產約1.2萬億美元,而俄凍結境內的北約國家資產也約1.1萬億美元。俄近年來已不斷拋售在歐美國家的外匯資產,並開始購買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成員國的有價證券,這場平行戰爭會繼續引起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變革。俄高等經濟學院教授奧斯塔普科維奇認為,從適應制裁的角度看,2022年應是能順利挺過的一年,但制裁有延遲效應。2023年或2024年,制裁有可能顯現出最嚴重的後果。當然,也有與筆者交流的俄專家樂觀地認為,“明後兩年,俄經濟會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 筆者還與20位華商代表深入交流,一些人表示:“希望局勢儘快平息。俄羅斯是我們的第二故鄉,萬一有動盪,就是人生的重大變動。”他們現在有的開始減少庫存,有的減少賒帳比例,想儘量加速資金回籠,以適應不確定性。但多數人堅信,未來在俄羅斯發展一定是有機會的。 總的看,應對西方制裁,俄羅斯不是在打一場完全沒有準備的仗。即使如此,俄羅斯科技教育部國際科學合作中國專案總監尤力·巴博諾夫還是告訴筆者,如果俄羅斯能像中國那樣“既能對外博弈、捍衛自身利益,又能化解衝突、推動全球合作就好了”。他還提出一個“立體化合作”的方案,希望中國與俄羅斯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層面更好地對接,比如讓兩國年輕學生更好地交流和融合在一起,以期應對來自西方更強烈的衝擊。(作者王文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Related Topics 王文 文章導覽 < 美國正在摧毀多元化世界話語權與遊戲規則 > You Might Also Like 法務部檢察官綁在一起司法能清嗎? 天才的執政當局能源政策 中共對台灣當局失望後會如何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