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05-29 政治正確的吳密察館長 文-劉性仁/文化大學國發所副教授 意識形態真是一個可怕又恐怖的東西,當立場決定獲取此職位酬庸時,不但會失去專業,還會迷失自己。台北故宮,國家級的博物館,應當與全世界緊密聯繫,但是一位教授級的館長,遇到中國大陸和港澳就轉彎,在立院不知所云,比疫情還恐怖的心態,真是讓人開了眼界,但想想也並不奇怪。 媒體報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吳密察列席,就新故宮計劃執行進度、檢討與未來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表示,今年7月香港故宮即將開幕,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日前受訪時曾說,一直有與台北故宮建立聯繫,但這些與香港故宮聯繫的台北故宮人員,其實是故宮以前的退休人員,退休人員能夠代表台北故宮去對外接洽當代言人嗎? 對此,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表示,以前故宮退休同仁不只是去香港,也去中國,可能用他們私人的辦法交流,不過他自己已經向故宮現在處長級以上同仁說過,絕對不可以有正式的交流。 首先,這反映出民進黨蔡政府的典型思維心態,反中抗中畏中無所不在,非但阻礙兩岸正常文化交流,且設下許多綑綁自己的枷鎖,民進黨對中國大陸有一種既恨又怕的情緒,不惜把自己困住封閉起來,既缺乏自信,也相當的不自然,任何理性專業的判斷遇到中國就全部走樣,這是一種集體陷入自我綑綁的情境,在民進黨政府並不少見。 其次,與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進行文化交流,關鍵應該在於合法與公開透明,吳密察館長卻因噎廢食,下令館方可以掌控的人士絕對不可以有正式交流,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有效管理上,這也與過去陳水扁時期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不同,與李登輝時期戒急用忍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者,台北故宮博物院在1965年在台北外雙溪落成,非但藏有全世界最多的中華藝術寶藏,收藏品主要承襲自宋、元、明、清四朝,幾乎涵蓋了整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數量近70萬件,使台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的美名。而且台北故宮誠然是兩岸歷史變遷的寫照,這些文物從大陸帶到台灣,足以彰顯台灣對於中華文物保存的重視,有優秀的文物,卻不敢公開交流展覽,這種遇到大陸就轉彎的心態實在是很奇怪,有合同有保險在尊嚴可以顧及情況下,難不成擔心大陸會搶下這些交流的文物嗎?如果從大陸想法來判斷,這些文物無論在北京或在台北,其實並無多大的區別。 其實,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曾接受媒體訪問﹐針對兩岸故宮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存在的障礙發表了看法。馮明珠表示﹐台北故宮的文物如果要去中國大陸展出﹐大陸方面必需解決兩件事情,一個就是他要全稱載示我們﹐另外一個是他們要有法律的保障。這已經充分將台灣尊嚴與立場表達十分清楚,也顧及文物保存的脆弱性。 如今因為疫情關係,台北故宮變得人煙稀少,但別忘了,過去台北故宮院內有一半以上的訪客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禮品商店內也擠滿了大陸觀光客,而且買起東西來似乎毫不手軟。面對大批的陸客前來參觀採購,替台灣帶來可觀的收入與商業利益,更讓陸客對台北故宮典藏發出讚嘆,這是對台灣文化保存的肯定。 總之,吳密察館長若沒有牢固的台獨思想是不可能有今日的職位,但是身為一流的館長需要專業,更需要開放的胸襟與氣度,而不是立場與政治正確。台北故宮是對全世界都開放,凡對中華文物有濃厚興趣者,台北故宮都應展開雙臂,積極宣傳中華文化,洽談展覽事宜,而不應將大陸港澳排出在外,哪些文物適合去海外展覽,需要專業評估,如果蔡政府將文物展覽當成外交手段,對日本開綠燈,沒有必要對中國大陸港澳就閃紅燈。是否開放文物赴海外展覽,需要縝密的專業評估,更需要法律的支持,但最要不得就是這股無形意識形態的高牆,讓兩岸正常交流變調,變成沒自信與不自然,吳密察館長究竟是一位歷史學者還是一位台獨工作者?答案顯然十分清楚。 Related Topics 劉性仁 文章導覽 < 真愛台灣 哭一次吧!俄烏戰爭對兩岸的啟示之二 > You Might Also Like 美國的小院高牆還能再擴大嗎? 法務部檢察官綁在一起司法能清嗎? 天才的執政當局能源政策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