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2022-04-29 新經濟情勢下的台資企業 文-丁鯤華 從2019年12月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迄今,大陸在政府高效管控、基層努力執行、全民積極配合之下,原本已大致達成社會面清零,生產、消費等經濟層面也逐步復蘇。但病毒不斷變種,今年2月香港、吉林陸續發生較大規模群聚感染事件,其後廈門、東莞、深圳、天津等地多頭並起,防不勝防,3月初連一向被稱為防疫優等生的上海市也遭病毒攻陷,截至4月18日止,大陸現有確診共282,329例,現有本土28,730例,無症狀282,764例,情勢嚴峻,令人憂心。上海既是長江經濟帶龍頭,也是大陸最大商業中心,四月中為抗疫而封城後不僅直接影響2,500萬居民生活,更波及鄰近的江蘇、浙江二省,包括台商集中的蘇州、昆山等城市都受到重大衝擊。尤其上海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版圖中居樞紐地位,更牽動全球經濟秩序,如果疫情不能早日和緩,勢必為大陸新一輪經濟變革投下巨大變數,影響不可小覷。 今年年初,美國一面繼續對大陸全面打壓、制約中國經濟發展,一面由於國內通膨嚴重,開始加速貨幣緊縮政策,美聯儲多次加息,帶動美元回流,不僅是收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果,也進一步干擾大陸出口、匯率、金融市場的穩定。前此,大陸政府為進行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於2020年8月由人民銀行為房企劃定三紅線,並前後頒佈600次房地產調控政策,使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驟降至4.4%。並同時針對網約車服務、校外培訓、外賣平台、遊戲產業及醫美等互聯網企業,就其涉及反壟斷、資料安全、消費者保護、社會公平、民生及產業控制權等疑慮加強整頓,期望遏止其畸形發展, 引導國內資金回歸實體經濟及生產型實業,讓經濟改革朝向綠色節能、科技發展、實業興國的高品質方向發展。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看漲,而大陸的原油、天然氣、鐵礦石、銅、鎳、大豆等原物料對外依存度高,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加以原油、天然氣價格直接推高電力、化工業及運輸業成本,漸次傳遞到民生物價,形成公眾通脹預期,更擠壓下游利潤,連實體經濟中的生產型企業也無法正常發揮,更無力承擔經濟轉型的重任。此時爆發的上海新一波疫情猶如雪上加霜,不僅衝擊長三角地區,還包括大陸整體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對未來居民收入與消費形成滯後拖累。尤其服務業首當其衝,消費與市場縮減帶來失業人口快速增加,對經濟環境也形成巨大壓力。大陸主要貿易港口本來就受防疫、抗疫影響無法全能運轉,而各省政令不一、畫界而治,國內運輸紛傳受限,外貿商品運輸能力也被限縮,經濟成長在生產、消費與貿易三大經濟主軸均受阻滯下,面臨極大挑戰。 台資企業在此環境壓力下短期確實難有樂觀預期。為了因應變化、降低成本,生產型企業除了合理提高部分產品售價、減少生產供應成本變動較大的產品外,還可以向外尋求其他供應鏈或供應商,彼此共同出資預購原物料、或以銷售利潤分成及預售方式對通路商及下游客戶先收取訂金以減少風險。而台資服務業如餐飲、補習教育、養老育幼、貿易等,只能在消費者持續觀望的心態中備足周轉資金,並儘量減少支出,等待這一波大陸疫情落底後經濟回彈,再來補充企業的元氣。 我個人在大陸工作、投資近三十年,曾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而演化成世界金融危機,及大陸股票滬指由6124點跌至1664點,跌幅高達73%,乃至2011年美國因國債問題引發世界金融風暴等各種挑戰,回想每一次衝擊突如其來總讓人驚心動魄,有時甚至讓人絕望,所幸經過大陸政府妥善處理都能安然渡過,並繼續保持高度成長,才有今日的經濟成果。面對這次的變局,我們也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大陸政府必會在政策面積極採取貨幣寬鬆、降息、外匯調節等相應措施,並配合加大投資、基礎建設、交通、科技研發等財政政策,及時推出減免企業稅費、降低原物料成本、充分供應水、電及原物料等切合實際的激勵方案,以協助企業度過難關。我們更期望此次的經濟刺激組合拳有別於2008年的“國進民退”方案,能更加朝向以民營企業為主,穩就業、求發展,而以國營企業為根,保民生、求品質。疫情如天災難以預料,大陸政府在疫情防控上因其全面或區域的獨特考量,或可能對台資企業短期內造成極大的經營壓力,但長期來看,大陸有效的管理體系以及其經濟規模與韌性,在變動的世界格局中,仍是相對最穩定的投資地區,如果能在疫情混沌中努力強化自我體質,積極保持信心和彈性,等到烏雲散盡,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Related Topics 丁鯤華 文章導覽 < 東西方的基本文化差異與今後面臨的挑戰我們在生病,他們在賺錢 > You Might Also Like 川普勝選後台灣未來經濟展望 美國降息會不會有么蛾子呢? 台灣能源問題盲點-意識形態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