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 / 2022-04-17 稱呼漫談 文-符懋濂/新加坡學者 稱呼是一種文化,古今中外都如此。它往往因時而異,遠的不說,單在 近百年間,中國人的稱呼變化就很大。 民國初年以來,“先生”、“太太”、“老爺”、“少爺”、“小姐” 是城市人的通用稱呼。解放後,大陸不再使用這些“資產階級的名堂”,而 一律改用“同志”,不分身份、性別,以表示大家一律平等。對此,或許沒有什麼不妥。 改革開放後,非但先生、太太、小姐再度粉墨登場,而且強化了官銜、 職位的稱呼。這是回歸傳統也好,是和國際接軌也罷,都一樣可以欣然接受。 然而,人們對於官銜、職位的口語簡稱,卻令人莫名其妙,例如局長簡稱為 “局”,廳長為“廳”,處長為“處”,隊長為“隊”,工程師為“工”。 至於總裁、總經理、總編輯、總工程師、總設計師、總審計師......等等,凡 是帶有“總”的銜頭,一律簡稱為“總”。按照他們的簡稱,姓范的局長稱 范局(飯局),姓水的總裁稱水總(水腫),姓布的隊長稱布隊(不對), 姓畢的海關關長稱畢關(閉關),女經理則稱畢經(閉經),.......。在中國 大陸的社交場合,“總” 聲不絕於耳,如張總,李總、陳總、符總,但外人並 不知他們到底“總”些什麼。至於姓馬的總統,如果不能簡稱為馬總,那只 好稱為馬統(馬桶)了。因此,更可能導致資訊傳遞的“智障”,出現人際 關係中的溝通錯位,所以實在難以接受!我覺得還是西方人的稱呼乾淨俐落: 除了國家領導人,一般都不稱呼官銜、級別,而一律用 Mr(先生)、 Mrs (太太)、 Mdm(夫人)、 Miss(小姐) ,最多加上 Dr(博士)、Prof (教授),很值得中國人(含港臺)效仿。 此外,同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對“老師”口語稱呼的濫用,更加要不 、 得。不久前,在歌唱比賽開始前,節目主持人介紹幾位評判,都一律稱他 (她)們為“老師”,而事實上,就我所知,他們都不是什麼教育工作者。 這決不是個別或孤立的文化現象,“樂稱老師”或“好為人師”,正在大陸 臺灣、新馬都風靡一時,“老師”居然成了最時髦的口頭稱呼!如今老師滿 街都是,師範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或許你認為,這不正是表示對老師的推崇與尊重?但我個人不以為然; 有位中國朋友也也覺得,即便出自善意的尊稱,在客觀上也漠視、淡化了教 育的專業性質,貶低了教師的社會地位。 反觀在古代中國,教師的社會地位很高,所謂“天地君親師”的歷史定 位,以及“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諺語,都說明了這一點。韓愈《師說》 給老師以更明確的界定:“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唐人的 界說並不過時,至今仍然適用。必須強調,人們對教師的敬重,就是對教育、 對知識的重視,尊師與重道總是兩位一體的,古今皆同。 退一步說,按照現代的普世價值,教育無論如何是一門專業,只有受過 專業訓練,從事這門專業者,才能稱為老師。我們既然不可隨意使用“律 師”、“醫生”、“教授”等名堂,豈可隨意濫用“老師”這一稱呼?在先 秦時代,唯有有學問的學者才能稱為子(老師),如孔子、孟子、墨子、莊 子等“諸子”。如今則連妓院裡的老鴇(皮條客),不論男女老少都可稱為 “老師”, 這就難怪年輕一代,多不願當教師! 殷切期待撥亂反正 Related Topics 符懋濂 文章導覽 < 兩年前狼忙回港憶窘走在三元里 > You Might Also Like Drama, 桃紅色吧台 華人文化研究11-2卷不日出刊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