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 / 2022-01-09 瑞士藏錢天堂不再!十年九倍:中國億萬富豪增長最快… 文-那伊人 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了向上百個國家或地區移交相關離岸客戶資料的工作。至此,全球最大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放棄了其延續了數百年的銀行客戶資訊保密制度。這讓全球那些把錢藏入瑞士銀行以避稅的富豪客戶,以及恐怖分子、犯罪組織,各國權貴,失去了曾經最安全的藏錢之地。 在過去數百年間,瑞士得益於其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和中立的政治立場,管理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私人財富。 瑞士的銀行為客戶保密制度已有約300年歷史,但瑞士直到1934年才正式立法。 其《銀行法》規定,瑞士的金融機構可以拒絕任何政府對客戶帳戶的調查和監控,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存款人存在犯罪行為,否則帳戶的資訊會受到永久性保護。而且客戶還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最安全的匿名方式來辦理業務。 同時,瑞士的稅率也低於美國及大多數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的歐洲國家。 因此,全球數以萬計的富豪,都喜歡在瑞士銀行開設秘密帳戶,把自己的巨額財富和資金轉入瑞士。 這不但使各國富豪避稅成為可能,也使洗錢等犯罪活動成為可能,為恐怖分子及獨裁政權的非法資金提供了安全的藏身之地,瑞士也一直因此受到美歐等國的壓力。 美歐持續施壓 瑞士最終放棄保密制 美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就借助對瑞士的銀行業巨擘瑞士銀行(UBS,瑞銀)的稅務欺詐調查,加強向瑞士施壓,要求瑞銀交出在該行持有秘密帳戶的52,000名美國客戶名單。 美國司法部指控瑞銀隱瞞了這些美國人數以十億美元的未繳稅資產。 美國參議院於2008年7月指控包括瑞銀在內的瑞士銀行,協助美國富人透過總值約180億美元的離岸帳戶避稅,造成美國每年大量稅收損失。 最終,為了解決美國對瑞銀兩項指控、避免已受金融危機重擊的瑞銀倒閉,瑞士政府不但同意支付7.8億美元罰金,還允許瑞銀提交約280位美國嚴重避稅者名單,瑞銀也承諾在一年內提供4450名美國客戶的資料。瑞士就此打破堅持了幾個世紀的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 但美國並沒因此停止向瑞士施壓。美國在2010年3月通過了追查美國人海外避稅的《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US 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要求非美國銀行也必須向美國稅務當局呈報其美國客戶在該銀行的資產資訊。 在2014年5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合組織)年會上,瑞士和美歐等經合組織成員國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共47個國家,以FATCA為基礎,共同簽署了一份全球稅務資訊自動交換新標準:共同報告標準(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瑞士銀行將逐步與各國之間交換其相關國家客戶的資料。 瑞士的《資訊自動交換法案》相關法律從2017年初開始生效,至此,瑞士正式開始放棄堅持了3個世紀的銀行保密制度。 瑞士于2018年根據這項標準,啟動了自動交換稅務資訊程式,與美國和歐洲等38個國家和地區展開銀行、稅務等資料的交換工作。 當年9月,瑞士首次與其它國家的稅務機構交換了200萬個銀行帳戶的客戶資訊;但其與中國、俄羅斯和阿聯酋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自動資訊交換,則是從2019年開始啟動。 截至2021年10月11日,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已向締約成員國提供了約330萬個銀行帳戶的財務資訊。 歐盟方面也一直在向瑞士這個非歐盟國家施壓,在2017年12月把瑞士列入一個不合作國家“灰名單”,該名單上的國家或地區,都是承諾要遵循國際稅務準則、但尚未全面施行的司法管轄區。 歐盟直到2019年10月瑞士當局承諾並開始配合與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交換其稅務資料,才把瑞士從該名單中移除。 中國億萬富豪財富10年漲9倍 儘管把巨額財富藏到瑞士等離岸金融中心本身不是秘密,但他們離岸資產的具體數額,則仍屬最高機密。 2020年10月瑞銀和普華永道(PwC)聯合發佈的年度億萬富豪報告,顯示中國的億萬富豪人數已增加到415人,比2018年的325人又多出90人。 同時,中國億萬富豪的總資產規模也從2018年的9624億美元,增加到近1.7萬億美元,兩年中總資產增加了7185億美元,增幅為75%。 報告說,在過去10年裡,全球億萬富豪的數量翻了一番,財富總額增長超過3倍;而中國億萬富豪的財富同期則增長了近9倍。 中國富豪轉移到海外的資產究竟多少?至今成謎。但據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職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2013年藏匿在香港時透露的數字,當時中國出逃資金已達4.8萬億美元。 Related Topics 那伊人 文章導覽 < 寶島時代村感恩餐會,江欽良拋磚引玉助公益科學家發現從不滿意的工作中退休,或可獲得新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 You Might Also Like 美國的小院高牆還能再擴大嗎? 法務部檢察官綁在一起司法能清嗎? 天才的執政當局能源政策 Leave a Reply Cance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Leave a Reply